1 词的起源:乐府和声说。
词的起源,朱熹认为是由乐府来的。这种说法不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说法,但是却绝不能否认这种说法。朱熹认为,古乐府歌词的和声本来是虚声泛声,人们怕丢了这些声,就在此种中填入实字,于是就成了所谓曲子。有的学者认为缠声和和声是一码事,有的学者则不这么认为。其实,缠声,通常是指那些重迭出现的装饰性曲调,有别于和声。我们认为,和声即伴唱。
谈到这个就不得不谈谈嘘声、泛声和散声。这三个词的意思大概是相近或是相同的,应该是指乐曲中的装饰性曲调(非重迭)。这些词语都是古时候的乐律学专有名词,很多概念如今已经失传,或是很模糊了,学界说法用法也一直不很清晰。
2 词的起源:近体易变说。
持这个说法的学者认为词是由近体诗演变过来的。一些文人不满足于近体诗的体式,进行了一些加工创造,把近体诗改成了长短句。随后把改好的作品交给乐师谱曲(详下)。我个人极其怀疑,由近体诗演变到词,这其中文人所做的加工创造和摊破添字或是减字偷声有极大的关系。
说到这里就多说一点词体演变。词体是由令演变到慢的,这点是学界共识。在北宋,不管是从艺术手法方面还是声律乐律方面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慢词,这其中三变功不可没。然而令到慢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的学者认为是引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引近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个人十分怀疑这和摊破添字和减字偷声还有极大的关系。
3 词的起源:燕乐说。
其实这种说法就是前面两种的中和。黄拔荆指出,唐代清乐雅乐不盛,燕乐盛行,歌妓在唱的时候会用当时诗人的诗当做歌词,因此也有了著名的旗亭赌唱。然而当时诗人的齐言近体诗不符合燕乐的繁杂多变,因此在唱的时候歌妓会做一些调整,加入和声泛声之属,也就成了词。按照他的说法,词作的产生都是为了配合曲而做的。这个说法是学界流行最广的说法,也是认可度最高的说法。
4 词唱与词律。
学界公认的意思是,词有定谱。然而似乎没有什么有力证据。现存下来的与词唱有关的资料只有词牌与宫调对应。然而这种对应又毫无规律。因此有些学者并不认同。洛地指出,古代的词唱分为两种。一种是依照字的声调读音进行谱曲,一种是有定曲往内中填词。然而后者却并未发展起来,而是在词发展起来之前就快速消失了。
由此来看,词律很大程度上决定词唱。对词唱的影响也很大。它不仅影响了词唱的旋律,还影响了其节奏,甚至体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