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在所住的复式楼顶楼的露天阳台上修了一个小花园,花卉市场的花工向我推荐了金边瑞香,说这种植物好养,养护得当的话会开花,花极香,即使不开花,叶子也是四季长青的,观赏性极强。可惜的是,没等到瑞香开花,我就搬家了,小花园从此荒废。但我老记着瑞香花极香这事儿,可近年来长沙街头绿化多为杜鹃、栀子、红榉等灌木,已经很难找到瑞香的踪影了。
前段时间看明朝程羽文的《花月令》,发现瑞香开花季节极早,每年正月即开花:“正月:兰蕙芬。瑞香烈。樱桃始葩。径草绿。望春初放。百花萌动”。一个“烈”字,便可想象瑞香花开时的花香酷烈。
据记载,瑞香最早产于江西庐山。宋初陶穀《清异录》的“花事门”里有这么一段文字:“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不可名,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原来,瑞香最早名为睡香,而南方“睡”与“瑞”读音极为相似,所以改名为“瑞香”。南唐中主李璟(就是李煜的父亲)极为喜欢瑞香,将它移植入宫中的蓬莱殿,由于花开为紫色,所以又命名为“紫蓬莱”。
与兰、菊等花不同,在宋以前,瑞香几乎是默默无闻的,几乎很少在诗文里出现。南唐时期,瑞香走出深山,被移植至深宫,直至北宋中期,瑞香才走进了千家万户,被广泛种植,并因其色美、香浓,而为士大夫们所喜爱,写进了诗词歌赋之中。
苏轼算得上是最爱瑞香的了,曾留下多首关于瑞香的诗词:“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这是写瑞香的色与香,以及原本生长于白云深处的大山之中。而在另外一首诗里,苏轼又将瑞香称为宫花,“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看到瑞香便想起了从前在朝廷的日子。
历代关于瑞香最好的诗,当推北宋杨万里的《瑞香》:“买断春光与晓晴,幽香逸艳独婷婷。齐开忽作栾枝锦,未圻犹疑紫素馨。 绝爱小花和月露,折将一朵篸银瓶。今年偶忆年时句,倦倚雕栏酒半醒。”诗里极赞瑞香花开时繁盛如锦,姿态美如婷婷少女,并将其香称之为“幽香”。而在晚清女词人顾太清的《南乡子·咏瑞香》中,则将瑞香比为离魂倩女,并赞誉它具有清新脱俗的风骨,应当为群芳之冠:“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但也因为瑞香的香气过于浓烈,不仅能唤醒沉睡的和尚,还会让同时开放的其他花的香气相形见拙,所以,相传有的地方,也将瑞香称之为“夺香花”。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则将瑞香称之为花之小人:“取而嗅之,果带麝味,麝则未有不损群花者也。同列众芳之中,即有明侪之义,不能相资相益,而反崇之,非小人而何?”因为瑞香的香气类似麝香,便认为它会损害其他的花,这自然是李渔的一面之辞,但我们也能从这种说法里窥见中国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子——“不偏之谓中”,凡事要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就连花香也不可过于浓烈。
可世间既有兼具君子之风、王者之香的兰,也就有花姿绰约、香气袭人的瑞香,“香草美人本离骚”,各有各的美好,全看个人喜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