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31
不只往事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回顾往事的方式和对待处理往事的态度和方式同样可以归纳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
就消极方式的回忆回顾回味而言,往事悲哀也好,美好也罢,终归是令其伤怀、遗憾、难过、甚至是怨恨丛生的。譬如最近的张扣扣,他对往事的回忆就是典型的消极方式。现今查明的往事是,张母因为邻里失和先用扁铁将邻家未成年男孩打的头破血流、后被该男孩在柴垛上顺手检来一根木棍击中头部后不治而亡。后来该男子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七年有期徒刑。这本来是一宗十分简单的刑事案件,当年司法机关的判处结果亦十分公正。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年法医的尸检行为的确有失妥当,不应该让当时才十三岁的张扣扣出现在现场,目睹血淋淋的尸检过程,从而加剧了他心中往事的凄惨和对“杀母”仇人的无比憎恨。但最要命的是,等他长大成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之后再回味这件往事时依然采取了消极的方式和态度。他只想弒母人一家的坏,从不思母亲是否有错,他只想自己遭遇不幸、社会“不公”,却从不想怎样通过努力改变现状活得更好。对往事不停的消极回顾,让他变得穷凶极恶。最终导致连杀三人,也將自己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结果自然让人唏嘘不已。很显然,张扣扣对往事的回顾和处理方式不仅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而且与几千年的东方传统美德相去甚远。然而却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同情和追捧,令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这里面只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是借着张扣扣的灵堂哭自己的恓惶,但还有许多善良人设身处地赞同张扣扣的行为,说明他们在遭遇类似往事时同样会消极对待。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注定了他们很难摆脱悲凄的命运。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人那怕他们所回顾的往事在当时是美好的、辉煌的,但由于对待往事和处理往事的态度和方式是消极的,结局同样难逃悲凄。譬如有些做过官宦,当过头头的人,曾经威风凛凛、红极一时。白天在高台之上受人拥戴,晚上到家里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及至退休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回首前尘往事时便会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自然衰老的极快,拜拜的也早。
而以积极方式、乐观态度回顾往事,对待和处理往事时,结局显然是平和的、良好的。即使往事是不堪回首的,也不应长吁短叹、垂头丧气,陷入悲苦之中不能自拔。不仅应该学会放得下,还应该学会拿得起。应该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命运,把悲苦往事的回忆变成奋进的动力,把曾经的坎坷和磨难转化为人生的财富。一千年前北宋宰相吕蒙正在他的《破窑赋》里,就曾把包括孔圣人在内的诸多英雄豪杰、圣贤志士的不堪往事进行过集中描述,但那些艰难困苦甚至是奇耻大辱,均未影响到他们后来的灿烂辉煌。这些都说明他们对曾经的往事是持积极态度的。虽然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能与圣贤豪杰相提并论,但秉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往事终归是不错的。
除了上述似乎对立的两类态度和行为方式之外,还有一些界乎于二者之间,可视为既消极又含有积极因素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令人难以褒贬,譬如男女之间因为情感往事而出现的思念和眷恋。回忆有时候令人感到十分甜蜜,有时候则痛苦不堪;有时候会觉得浑身充满力量,有时候则觉得丧失了活着的信心。当然还有一些可以归结为遗憾和无奈了。譬如唐后主李煜,他那首讲往事的词就是例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当时从一朝天子沦为阶下囚,苟且偷生,回忆当年风光自然是一腔悲愤,然而又无能为力,除了悲苦就只剩下了无奈。没承想从他心上笔下流出来,却令后人赞叹不已。可见往事随风,直到如今依然随风。
这篇随笔(二)我自己觉得写的很失败,很纠结。不仅虎头蛇尾而且不伦不类。我给自己打50分,不及格。我想写的东西并没有写出来。真的,往事可以随风,但未必随风而逝。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搅动而随风扬起、随风再次刻骨铭心。至于怎么回味、怎样应对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