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睁眼刷了下手机,小区业主群里居然热烈讨论起了孩子上学的问题,而且聊天内容引起我的极度不适。
一个孩子上五年级的家长很后悔自己当初对孩子的佛系教育,她说北京教育只能看东西海,其他地方看着有好学校,有好老师,但是没有好生源,不是说你这个地方的孩子很差劲,是说学习氛围达不到东西海的水平。
东西海都是些什么人?老北京人多,知识分子多,他们要么有资金实力,要么就是受到了知识带来的好处,所以在抓孩子教育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各种辅导班,课外班,兴趣班,以至于这些地方的孩子平均水平要高于其他区,所以老师教的好的同时,孩子学的也快,这才是促使东西海升学率高的根本原因。
所以她觉得有条件的要换海淀学区房,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海淀的初中升高中的招生名额多,录取率高,其他区没有什么好的高中且录取名额有限,有北京户口考不上高中的大有人在,然后就只能上高职,如果你是一个真正佛系的家长,能够接受孩子去上高职,可以不用考虑她的建议。
同时她还强调父母才是孩子过得好坏的根本原因,如果你家很有钱,那么孩子多半不用受苦,如果你家没有钱,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
看完她的言论我瞬间清醒了不少,虽然从感性角度我并不想认同她的言论,但是从理性角度而言,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佛系。
我想每个妈妈起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些想法在孩子还没有到适龄期的新手妈妈中尤其广泛,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买很多的儿童绘本,希望我的孩子首先是个身体健康的孩子,然后是心理健康的孩子,至于她学习是否拔尖,要不要上辅导班,一定考个名牌大学什么的比较排斥,我觉得一个心理健康,内心富足的孩子哪怕她不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能够活得很精彩,反而,那些被剥夺了童年的孩子更容易走向极端。
前一阵被报道的一个网红单亲爸爸,把自己的儿子拉扯大,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他并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爸爸,这个孩子是在网友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而且最后很成功,出国留学去了一个很好的大学,但是前段时间被爆他自杀了,真的很惋惜,很心痛,一个表面上看着很成功的人,不一定过得幸福。
所以我希望自己能佛系,能够看开孩子成绩的落后,能够让她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仔细想想这似乎是个伪命题。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她会过得快乐嘛?还是她会因为压力而失去更多?
如果她接触的孩子都是一些没有进取心的孩子,那么她变成那样的概率会不会更大一些?
如果我没有去刻意培养她的一些兴趣爱好,让她坚持到取得一定的成绩,那么她长大了会不会怪我,别人都有特长为什么我没有?
如果我没有帮她争取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入学名额,那么她会不会因为学校不好,而影响了她之后的学习兴趣?
每一件事情都是因果相连的,那些不用上学也能成功的人,从统计学来讲,都是极少数人,如果你赌不起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些少数人中的一个,那么给她在一个超过平均水平线之上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虽然有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现在收入微薄,过得还不如一个中专生,但是人都会想,好的总比差的更有机会,所以要追求好的,说不定啥时候就有了机会呢?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了鸡娃群,他们从原来的佛系,变得现实,因为没几个人能够在自己家孩子被甩开一大截的时候还能坚持佛系,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另一个问题,你所希望的孩子是快乐的,幸福的,人格强大的,内心丰富的,可是教出这样的孩子比教出一个学习好的孩子的难度要大的多。
因为这些家长本身就不具备一个强大的内心,如何教出内心强大的孩子呢?
所以我才开始纠结,我并不是一个内心多坚定的人,我希望的和我能做的存在很大差距。
也许我最终会像现实妥协,不再佛系,也许我先变成内心强大,积极乐观的人。
但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自己对基本教育政策知识的欠缺,佛系不代表无知,如果连现在教育政策都不知道的话,才是真正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