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段话,刷遍了整个朋友圈。
他是这样讲的:“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这段讲话把教育又推向了制高点,现在大多数的家庭来说,普遍存在的两种情况,一种是“鸡娃”教育,一种是“佛系”教育。
“鸡娃”教育父母的典型做法,就是不停地催促孩子,觉得孩子应该做这个,应该干那个,完全父母说了算,不敢把节奏和时间交给孩子,因为孩子没有能力孩子掌控节奏。
孩子的学习和分数,最能牵动他们的心,不停的替孩子焦虑,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愿望,梦想强加给孩子。
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衍生品,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你可要好好学习啊!你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希望,这个家就指望你了。
凭什么孩子要承担这一切,凭什么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凭什么孩子为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
而“佛系”教育的家长,往往表现为快乐至上,给孩子足够的玩耍时间。至于学习嘛,想学就学,不想学也不勉强,完全教给孩子属于放任孩子。
这种做法往往让孩子找不到行为的边界,反而让孩子觉得他们不被父母管教,也得不到父母的爱。
孩子试着一直找寻边界,很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或者出格的事情。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就像唐校长说:“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承担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以上两种教育方式其实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能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给孩子一些弹性空间,让他们思考去探索,父母要给他们无条件的爱和行为的边界,让孩子在可掌控的范围内做他们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