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红楼梦》中非常热闹的一个回目,该回在各个版本题目统一,都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所以此章回可信度很高。
其最得趣之处,还在于有八位女子掣签,每人一句旧诗,若单看这一句诗,是性格描写,若看到全诗,则都是谶语,令人惊愕。
第一掣签者:薛宝钗。
签上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
很多人都觉得薛宝钗的确算是“无情”,尤其是金钏死后她的那番言论,更是让诸多学者口诛笔伐。
对此,我不以为然。
宝钗在曹公笔下,绝不是负面人物,负面人物不可能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与林黛玉并排居首,秦可卿还是警幻仙子之妹呢,兼钗黛二人之美,却因“淫”字而排在了十二钗末尾,可见曹公心中标尺于一斑。
宝钗有“停机德”,又总与宝玉刻意保持距离,其“无情”正是因为她将“德”、“礼”二字看得太重,反让人觉得少了人情味儿。
其实,我觉得宝钗的人情味儿也并不少,“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章中,她对林黛玉所讲的那番话,非常让人感动,岂是无情之人能讲得出的?
“任是无情也动人”全诗如下:
牡丹花
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此事中引用了杨贵妃和中书令韩弘的典故。杨贵妃,倾国倾城,是唐玄宗的解语花,芍药芙蓉均无法望其项背,连当陪衬也欠奉。京中由此盛行赏牡丹花。
到了唐宪宗时期,韩弘因剿叛乱有功而被封为中书令,他觉得赏花行为导致社会风气靡费败坏,便下令砍掉所有牡丹花。
真真是“刀砍牡丹”,牡丹何罪之有?
(插一句,在《红楼梦》中,芍药乃史湘云,芙蓉为林黛玉,联想书中诸多情节,再与此诗合看,有趣煞也!)
单看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似乎是在描写宝钗的性格,可是看完全诗最后两句,才知道,这说的是她的命运。
在“韩令功成”之后,宝钗的结局就非常惨淡了,或死,或终生守寡。
那么《红楼梦》中的“韩令功成”应该是指什么事件呢?
至此必须得提到另一本书:《邯郸记》,这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根据唐代小说《枕中记》改编的戏曲,“黄粱一梦”的典故就出自其中。
曹公家非常热爱戏剧,他们自己甚至还有不外传的自编曲目,只在家族内部上演。他在写《红楼梦》这本书的时候,极大的参考了类似《邯郸记》、《牡丹亭》此类曲目中的情节。
《邯郸记》讲的是吕洞宾用一个瓷枕度化卢生的故事,整个故事大概分三个部分:吕洞宾为什么要去找个人来度化,卢生进入枕中梦之后的恢弘一生,卢生醒后证盟到蓬莱仙境。群芳开夜宴时芳官所唱《赏花时》即为第一部分中的一个选段,可见《邯郸记》与《红楼梦》关系匪浅。
《邯郸记》中,吕洞宾点化卢生到蓬莱,可谓“功成”,那么,《红楼梦》中的“功成”必然是贾宝玉受到点化,离开了宝钗,从而造成了宝钗的惨景。
那么点化贾宝玉的是谁呢?
有两种可能:一、一僧一道;二、甄宝玉。
一僧一道不必说,程甲本和程乙本《百廿十回石头记》都是这么写的,现在只说第二种可能。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三出《仙缘》,庚辰本《石头记》中此处有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仙缘》是《邯郸记》最后一出,也叫《合仙》,讲的就是卢生被八仙骂了一顿,醒悟了原来人生不过大梦一场,多少功成名就金玉堆身贤妻美妾子孙满堂,醒来之后也不过如此,从而证盟实现了人到仙的升华,去蓬莱做个阆苑童身扫花人。
(据说曹寅有号曰“西堂扫花行者”,趣极!)
可见“甄宝玉送玉”促成了贾宝玉受点化醒悟,“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庚辰本二十一回双行夹批)。在这个重要情节中,贾宝玉,受点化出家。
甄宝玉,也就是真正的神瑛侍者,应该是像卢生一样,重回仙班。
而那块通灵玉,则重回大荒,成为了身上有字的那块巨石。
韩令砍了牡丹花,世人是警醒了,他有功,可牡丹花何其无辜!
甄宝玉送玉,宝玉是被点化了,他也算有功,可薛宝钗又何其无辜!
所以,她与林黛玉并列,都是太虚幻境薄命司第一可怜人。
韩令功成,刀砍牡丹;
宝玉功成,雪埋金簪。
如此方为一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