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还是重庆?
一说到这个话题我就不困了!我老家在四川,从小在重庆某县长大,既是四川人,又是重庆人,对这一片土地有狂烈的热爱。亲眼见证家乡从昔日的小破烂成长为今天的繁华,有太多可说道了!
中国西部,有这么一个地方,叫【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内,有两个超大城市,一个叫成都,一个叫重庆。成都偏安盆地西北角,坐拥成都平原,重庆处于盆地东南角,是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成都与重庆皆跻身全国前十,成渝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成都、重庆,孰高孰低?老有人在网上攀比,本地人互相掐架,势要证明自己家乡才是西部第一城。我看大可不必,因为在外地人看来,成渝总是一家人。成都、重庆,两地人民来往频繁,经济互通、联系紧密。共同发展,必然双双做强,而不要窝里斗,否则两个城市都会在全国失去竞争力。
因为地理原因,长江流过四川盆地南部,支流纵横,水源丰饶。成都平原,一大块沃土,铸就了其成为超级城市的潜力。而两江交汇,幅员辽阔的长江与嘉陵江,在盆地另一处,又树立起另一超大城市,重庆。四川盆地,因地理巧合,承载起两座大都市,由此,四川盆地的影响力得以扩大。可以说,如果四川盆地失去了成都、重庆任意一座城市,其整片区域在全国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起码降低个80%,这一个地方就鲜为人知了。国家不投入资源,经济发展也别想了。
成都不能没有重庆,重庆也不能没有成都,现实版“双城记”。
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阳光温和、物产丰饶,自然条件优越,粮食丰富,已容纳一亿人口,这是中国境内比较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但如果没有两个超大型城市保底,四川盆地就会沦为江南水乡一样的名词,变为旅游胜地,而非经济重镇,也难成中国第四极。
重庆直辖是1997年的事情,此前一直归四川省管辖。如今直辖分离出四川,辖区分离出来,但文化却依然是一体的。四川盆地,小而紧凑,城市密集,夏季炎热,日照量少,境内高度同质化。你可以说,四川盆地内的不同城市之间,其气候条件有细微差异。但是,跟盆地外比起来,内部各城市间的气候差异还是非常小的。
当然,同样的,跟外地比起来,四川盆地内各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小的。成都的人和重庆的人,乐山的人和达州的人,你本地人当然能分出明显区别,但是,给外地人看,他们就分不清,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四川人,一家人。
外地人看川渝人,就像川渝人看东北人,哈尔滨的人和沈阳的人,当然也有文化差别。但当我们看他们时,有一说一,全都是东北人。同一地域内部的人的差异,远小于不同地域之间的人的差异。成都与重庆的关系,恰似哈尔滨与沈阳的关系。
为什么不同的地理条件能养育出不同种的人?东北人、华北人、两湖人、广东人,就算只看长相,都能明显把他们区分出来,更何况人文习俗?
地理是一个重大因素,为什么不同的地理条件能孕育出不同种类的人呢?这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难以用三言两语说清楚。
反正,只要重庆一天待在四川盆地里面,重庆与四川的紧密联系就一天不会断绝。重庆1997年直辖,一并带走了万州和黔江地区。万州当然也在四川盆地内,是同一文化,但黔江地区,却处于大娄山脉上,那儿已经不是盆地了。所以,黔江地区,包括彭水、酉阳、秀山。这一片区的人文习俗与重庆主城的差别,一定要大于成都习俗与重庆主城的差别。
不过,黔江虽不是盆地,但离盆地近,它也是川渝文化的扩散区,相比外地如湖北、贵州而言,这一片还是相对更接近重庆文化的。
重庆直辖,只是把行政区域划开了,而不是把文化隔绝了。历代以来,渝文化都是川文化的一个子集。
“四川”因何而得名?北宋时期,朝廷设“川峡四路”,设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川峡”意为,四川盆地有很多河流与峡谷。而四路,则分别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kuí)州路,四个省级行政区。川峡四路这名字逐渐演化为“四川”,而“夔州路”,就包含了重庆主城区全域。所以自古以来,重庆就是四川的一部分。
再后来,李自成失败,满清入关,大肆屠杀四川盆地的原住民,人口锐减,原住民仅剩5%,于是满清推行“湖广填四川”政策,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的人迁移到四川居住。四川盆地自近代以来重新发展自己的文化,但因为地理条件优沃,粮食盛产丰饶,四川盆地再度发展为中国的一极。
重庆直辖,第一个原因是四川人口太多,直辖前已有一亿人口,又面积太大,全国独一份,管理困难,所以拆成两个部分,减轻管理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直辖体制的行政效率高,重庆现有38个区县,全由重庆统一管理。如果设置成重庆省,那么,因为行政体制原因,万州片区与黔江片区的县和镇,就不归重庆管辖了,而归它所属的市一级管,即是由万州和黔江管。这样,重庆的资源分不出去,万州和黔江也会打各自的小算盘,造成内斗。它们各有各的想法,内耗,重庆的边远县镇就发展不起来了。
所以,把一个省改成直辖市,只为集中精力办大事,迎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把重庆全域打造为龙头。
第三,你知道吗?贵州遵义、湖北恩施、陕西汉中,皆是四川文化的辐射区,但都被分在了其他省内。尤其陕西汉中,三国时期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是入川的必经之地,与四川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四川文化最重要的辐射区。
但国家不能把一个完整的文化圈划在同一个省内,防止一省的权力过大,不服从国家管理,所以,就把汉中拆出来了。同样的道理,四川西部的,甘孜州、阿坝州,也是从青藏高原拆出来分给四川的,以免让西藏一家独大。
所以,拆分重庆也是出于一样的原因。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核心区,重庆也是四川文化的核心区,把重庆拆了,那么四川盆地也就一分为二了。四川失去了重庆,就像美国失去了西海岸线,实力打个对折,再无抗衡之力。
不过,分家也有分家的好处,当地涌入更多的领导班子,投入更多的行政及经济资源,把川渝两地人民分开管理,让他们分开竞争,也缓解了就业和财政压力。总之,饼不要摊得太大,行政区太多,那就该拆分,从国家视角来看,重庆直辖有百利而无一害,重庆直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重庆直辖主要是为政治考量,以图更好地管理四川地区。
我想纠正一些人的错误想法,有的人没见过世面,看中国只有4个直辖市,就误认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同一等级的中国前4大城市,重庆是中国的第3或第4,这是错误的认识!
有许多重庆本地人,带着对自己家乡的偏好,甚或不了解中国其它城市,就偏要把重庆视为王者,和北上广比肩,认成国家级繁华大都市,把东部沿海城市统统不放在眼里,这就不对头了。
重庆深居内陆,交通闭塞,外加人口结构的原因,经济必然干不过沿海城市,重庆比沿海城市更穷,当然,成都也是,这两个只是二线城市。直辖市是体制与政策的话题,而经济发展却是贸易与资源的话题。
水运是一种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重庆虽没有沿海城市般的便利,但是有长江这一条大河来承担运输任务,发展对内贸易不落下风。成都市内有岷江、锦江两条大河,通航能力比重庆差一点,这也是成都的一大劣势。但是成都也可以先用铁路把货物运到重庆或宜宾,再随长江顺流而下。成都到重庆的距离,本地人看着很远,外地人看着很近,这个距离的运输成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四川盆地是一大块完整的经济圈,重庆与四川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你可以把四川盆地中的所有城市看成同一个城市中的不同区县,因地理原因,这地方中的各个区域只能协调配合,一起合作发展!
我认识的好多重庆本地人,他们不仅认为,重庆因为直辖,重庆的综合实力就变为中国前5,他们还认为,成都只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成都只是一个普通过日子的中游城市。在他们心中,四川成都跟云南昆明、湖南长沙、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一个等级,这肯定是错误的观点!
四川盆地拥有巨大的人口体量,成都作为四川文化的实质中心,其综合影响力也不是普通省会能够比较的。成都还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符号,而不仅仅是因为人口多才聚集成大城市。四川盆地本就优越,由着四川盆地内各城市的综合体量之堆积、交互,成都才得以发达。成都是一个省会,但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省会!
成都的人口数量在中国所有省会中排名第一,2140万人,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省会城市。与之相比,广州人口1882万,武汉人口1377万,西安人口1307万,成都是当之无愧的人口第一!
论医疗,成都的华西医院,西部最强,全国第3。成都的地铁里程总数,全国第5。成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全国第3。成都的餐饮业总规模,全国第4。成都的金融指数,全国第5。成都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互联网、数字经济,逐渐增长为西部一极。成都的文娱产业,电影票房、电子游戏、文化创意等类目,全国前5。尤其是【二次元】这一类目,成都是稳稳的二次元第二城,在中国仅次于上海。王者荣耀的开发团队也在成都。
广州是中国省会第一城,成都是中国省会第二城。成都如此发达的原因,一来,源于四川盆地的巨额体量根基;二来,源于国家的大力投资;第三,源于市场营销引来的大量外地人口。
总之,从全国来讲,成都绝不是什么小城市,也不是小省会。而且从以上数据来看,成都已经稍微领先重庆一个身位了,这是事实。
但如我前面所讲,成都离不开重庆,重庆也离不开成都,如果四川盆地只有成都这么一个大城市,光杆司令,那么整个西部文化圈都得废掉,影响力减少80%,国家势必不会投入如此大资源,成都也不可能发展得起来。重庆如此发达,当然也以四川盆地的巨额体量为根基,你以为,只靠对于万州、黔江的虹吸力,重庆能发展得这么大吗?同样的地理条件养育出同样种类的人,这种紧密的联系很难靠拆分行政区而分开。
我认识的四川人,他们大多也只认成都是大城市,而对重庆知之甚少,这也算孤陋寡闻了,跟重庆人只认重庆是大城市一个心理。尼麻,大家都一样啊?重庆人不承认自己是四川文化的一部分,而四川人也不承认重庆是四川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两家居然达成共识了?尼麻,拆四川的决策真英明,把团结的一家人打成一盘散沙。
话说回来,如今,成都发展是飞快的,超乎一般人想象,估计政府是有意要如此发展,刻意的!近5年来,涌入成都的外地人和年轻人非常之多,也是成都发达证据的一隅。
不过,若要发展成都,则要充分利用“成都平原”。
说到“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在龙泉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呈南北走向一脉,总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境内包括成都、眉山、德阳等。当今,成都建成区的面积仅占成都平原的5%,所以成都的潜力仍然巨大!理想情况是,把成都建成区扩大,连接南边的眉山与北边的德阳,再适当连接东南的资阳,融为一体,构成一个超大型平原城市群。成都平原,既然有这么多的可用土地,成都只要把建成区开发到10%,就又是一个飞跃。成都平原大,发展空间有,也有条件把摊子铺大,但水源、粮食、空气质量、自然资源,这些底子能承载多少人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但3000万该是有的,加上眉山、德阳,至少也能突破5000万。
成都还有一个最最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它连接西藏。成都市中心离青藏高原的邛崃山脉不到100公里,直立在西藏家门口。如果成都能吸引藏族人民长期居住,那么就能促进西藏与中原的沟通,使文化融合。成都越发达,就越容易吸引藏民,藏民的汉化性就越强,藏区就越容易得到控制。
我偶尔走在成都街上,都能看见大片的西藏人,黑皮肤、卷头发,说着听不懂的方言,成都对西藏的影响力已窥见一斑。所以,发展成都,能够变相加强国防,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是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军队的指挥处,它的总部在成都,由此可见成都的地理位置多重要,它真真是一个绝佳战略要地!
成都还是西部的地理中心,与西部各大城市连接紧密,属于枢纽。等“川藏铁路”修建完,连通了成都与拉萨,国家对藏区的控制也会变得更容易,成都承担了国防的任务。
成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一,连接西藏,巩固国防。其二,成都是四川文化的实质中心,文化在哪儿,人心就在哪儿,如果大力发展成都,那么四川文化就被同时发扬,这将是整个四川盆地的福报。成都是人心所聚之地,如果大力发展此处,则由人心所集成的复杂化学反应是受益无穷的,这一理念复杂,不易说清楚,就是收益大。这方面就是重庆的劣势了,重庆只是文化一极,而不是文化中心,能带头全四川的,只有成都。
其三,成都到昆明的铁路线,是笔直的,而重庆到昆明的铁路线,是弯绕的。并且从“渝西”的区县坐火车到昆明,还要从成都中转(渝西指:璧山、合川、铜梁、潼南、大足、永川、荣昌)。成都对云南的影响力,也要大于重庆对云南的影响力。而云南,又是另一层面的战略要地,湄公河上游,东南亚腹地。中国需要这么一座城市,连接西部各大地区,这座城市是成都。
说到这儿会有重庆人不高兴吗?反正我综合分析,成都这一座城市的复杂度与特殊性要远高于重庆,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想,“成都”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凡一个脑子正常的管理者,都应该知道,四川盆地该由成都作“主核”,重庆作“副核”。按照目前的发展现况,上面也确实是如此决策的。
一个城市做大了,那么它周边的城市也会跟着富强,成都拉动了简阳,重庆也拉动了渝西的永川、铜梁,富起来了。我原先有一个想法,但现在被我否定,我原先想,四川盆地既然有了成都和重庆,那何不打造第3个大城市,再次树立一个典型辐射周边?比如南充,人口多,历史久,又在成渝的中垂线上,打造为成渝第3城最合适不过。打造南充的同时,再打造一个第4城——自贡。从地图上,成都、重庆、南充、自贡,4个城市构成菱形分布。
但我又一想,把南充和自贡打造成大城市,难道要把南充和自贡周边的人口全吸走吗?这会二次加剧其他市县的衰落。而且这两个城市底子薄弱,发展的成本太高,所以不可能打造什么成渝第三城。最佳情况是,当成都发展饱和后,四川再提供补贴发展其它地级市,并形成产业配合。
重庆发达的原理与武汉发达的原理相同,一个是长江上游中心,一个是长江中游中心,且都是大江交汇处。水运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水运发达则经济发达。沿海城市也是水运城市,中国大城市排名,上海、南京、杭州,在长江入海口,有河、有海。广州、深圳,在珠江入海口,有河,有海。北京、天津,有渤海。
河+海=水运效力翻倍,所以上海与广州经济发达。重庆与武汉虽无大海,但有大江穿流,在幅员广袤的长江流域上,也塑成巨大城市。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特大城市,在于一个“水运”。
但成都境内只有小江水,水运能力肯定不足,甚至不如宜宾,成都能发展到今天这地步,估计也因为自然条件和文化强势,以及投入的资源量也足够。
重庆工业强,成都商业强。你去重庆打工,你大概率能进厂,你去成都打工,你大概率能当个服务员。
重庆作为抗日战争的陪都,大量军工业搬到此地。现今的重庆,主要发展汽车与摩托制造业,船舶与轨道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电脑配件组装等方面,是工业大城。重庆水源充足,矿产丰裕,工业货物能以低成本随长江运到中下游,重庆是发展工业的天然好地。我的家乡“龙水镇”,是渝西下辖某镇,这里就是钢铁买卖的集散地,钢铁是工业的原材料,龙水镇也是工业镇。重庆主城区,以及渝西部分与万州区,工业色彩浓重。
而成都则更适合发展农业,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土壤里富含有机物,气候宜人,降水充沛,还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成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城。
发展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即农业与工业,要挑地方,有适合或不适合一说。但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则不用挑地方,准确来说是不用挑地理位置。不论是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城市,都有发展第三产业的潜质。
第三产业你别看它叫“服务业”,其实它包括教育业、金融业、餐饮业、文娱业等。因环境污染问题与长江航道问题,成都工业受限,最好的路子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田忌赛马式,工业走不通,那就走第三产业,成都现在确实是这么干的。
而重庆有没有发展第三产业的潜质呢?当然有!因为前面说过,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是太挑地理位置,重庆可以同时发展工业与服务业,所以为什么现在以工业为主?当然也是为了扛起整个四川盆地的经济大梁。四川盆地作为一整体,重庆主导发展工业,可以为成都及其它地级城市排忧解难,对整个片区都好,这是国策。
因为四川盆地是被作为一整块儿来发育的,所以要工商配合,产业互补。重庆拥有发展工业的地理条件,就自然而然扮演起工业的角色。
第三产业的占比,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发达的因素。成都不是工业不强,只是相对重庆而言工业偏弱。而现如今,第三产业变为一座城市的关键指标,成都又主力发展第三产业,说明国策也是朝着把成都打造为国际大都市的方向去的。成都的强势点在于科技行业、互联网行业、金融业、服务业、文化产业,还有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在成都的占比很高,这也可以证明国策是把谁作为真正的发展中心。
依现状来看,至少短期内,成都的发展胜于重庆。但随着未来四川盆地的整体富裕,重庆也有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时候,重庆超越成都便有可能。毕竟现在重庆的第三产业也只是相对成都来说不强而已。
但是,我前面讲过,成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来连接西藏,二来又是四川文化中心,三来又是整个大西部的枢纽。所以至少从政策来讲,成都是主核,重庆是副核。
我也喜欢重庆,但当我站在决策者的立场来看,我必定会采取这个一主一副的模式。
还是那句话,重庆深处于四川盆地以内,在文化上跟四川是一家人,直辖分家只是政治需要。重庆的存在,也为防止成都做个光杆司令,防止势单力薄,并为四川盆地注入一大新鲜血液,引爆整个四川的热点。
从利益角度讲,成都离不开重庆,重庆也离不开成都。
重庆是四川文化的一份子,重庆在意识形态上从未脱离过四川。
我家乡攀枝花,是四川省的一个城市,但是,攀枝花与成都的差异,就要大于重庆与成都的差异。攀枝花地处“云贵高原”,而不是四川盆地,这里终年太阳辐射,气候干燥,一点儿也不像四川城市。但攀枝花是移民城市,移民的人可能大量来自川渝,所以还是会携带一点儿四川文化的,但估计不如重庆那么多。攀枝花到成都的距离要远于重庆到成都的距离,大大远于!我不太喜欢攀枝花,这里还是云贵高原最炎热的地方,气候烂成一团糟!
话说回来,攀枝花与成都的联系要小于重庆与成都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攀枝花会逐步发展得像一座云南城市,这也是地理对人文的影响。
估计中国最少在15年前就开始筹备发展成渝经济圈了,现今发展初有成效,但仍有漫漫长路要走。中国目前有3个核心都市圈,京津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你看中国地图就知道,这3个圈,位于沿海地带,呈上、中、下,等距间隔,那么第4个圈就需要与前3个圈构成几何上的平衡。然后在中国西部,成渝体量大,与东部沿海遥相呼应,也有辐射新疆西藏的能力,又有几何上的平衡。所以,第4个都市圈,非成渝莫属。
武汉,这一座城市,在区位上,也有较大战略意义,能与前4个圈又构成几何平衡。武汉,九省通衢,你在中国地图上看一下,武汉是不是在四大城市圈的中间?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4个点的中心?但武汉的劣势是什么呢?武汉只此一城,总体量不如成渝那么大,只有这一个城市,光杆司令,不可能组成什么城市群。不过,单独把这一座城发展到精尖也是有用的,因为它重要,对华中及邻省有辐射力。此地交通往来便利,更有长江加持,在此地发展经济也不会花费太大成本。
武汉的问题就是四周的强城市太多了,打工人有更多的选择,不太可能一窝蜂聚居在武汉市区。武汉不像成都重庆,它们四面是贵州、云南、陕西、甘肃这样的穷地方,所以只好躲在盆地里闭门造车,所以就发展得起来。武汉除了吸干湖北的血,还能做什么事谋发展呢?
第一,看武汉自身有什么龙头产业,看哪些产业有相对优势,就全力发展那些产业。第二,武汉是否需要吞并周边区县从而做大市区面积?吞并了,人口变多,按体量也有做强的潜质,但行政难度也变大,还要带着区县一起发展。第三,国策是否会对武汉投入足量资源?
从区位来看,除了武汉,还有一个关键地区,是“东北”,这一区也需大力发展。东北三省年年人口净流出,问题不是如何管理才能让它更好发展,而是,东北拿什么来发展?它有什么?它怎么发展?强省会政策虽然能防止人口流出,但东北总体经济下滑,省会即使吸了血也做不强,所以问题是东北能做什么?
黑龙江和吉林省完全没有沿海城市,境内的松花江、牡丹江,通航能力有限,唯一的大江——黑龙江,还是个界河,它们拿什么发展经济?东北以前重工业发达,后来产业转型失败,不如重拾工业的老路?但如今的资源和体制还能支撑东北全力发展工业吗?而且现在的工业与50年前的工业也不再是一回事了。
东北是个战略要地,这一片可绝不容忽视!虽然年年人口净流失,但这也已经是努力之后的结果了。东北想要发展,估计要纯靠国家硬砸资源,还要等俄罗斯松口。
不如在中俄边境上设一直辖市,比如“黑河”或“抚远附近片区”就很不错,但这会引起俄罗斯戒备,损失惨重!
我说以上这些是为表明,一个城市想要经济发达,“地理条件”和“国家扶持”缺一不可。
我家乡附近,本以为是穷乡僻壤,而如今有新城市圈诞生,自是可喜可贺,我家乡开始发达了!
网上的成都人、重庆人,总会吵架,发图文力争自己城市才是最好,这是一个社会学问题,抱团、拉帮派、敌对。人性是这样,讲团结不可能的,除非遇到共同的敌人。
跟沿海城市比,成都重庆都不好,成都与重庆的人均GDP比沿海城市低,是两个大锅饭、大杂烩,而不是高质量的城市。这第一是因为,内陆城市面对沿海城市本来就有天然劣势。第二是因为,成渝发展阶段尚在中期,房价较低,等哪天真的发达了,房价也会涨到普通人买不起的程度。待到那时,就摇身一变高质量大都市了。
成都重庆不用吵架,毕竟,你居住在哪个城市不重要,你家乡的城市厉不厉害也不重要,成都和重庆哪个更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再大,有没有你的一份子。
城市是哪一个不重要,在这个城市里有没有你的份才重要。
城市不重要,有没有钱才重要。不管大城市、小城市,只要能赚到钱,都是好城市。你有钱,才能在大城市里灯红酒绿。你没钱,就只能住大城市里的贫民窟。即使在大城市里面,人也分三六九等,城市不重要,人重要。
城市发达与否,跟我们平头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我们只观察在哪里能赚到钱,就去往哪一座城市打拼,不管它是成都,还是重庆,还是昆明,还是拉萨。在成都重庆当打工仔,和在西昌攀枝花当打工仔,有什么不同吗?富了,去哪里都是享受,穷了,去哪里都是遭罪。
总结,这篇文章我写了:
⑴诞生成都、重庆双料巨城是四川盆地之幸;
⑵重庆文化与四川文化浑然一体,重庆直辖是政治策略,并不是重庆与四川有本质区别;
⑶四川人只认成都,重庆人只认重庆,全然不知对方城市的强大,这叫没见过世面;
⑷成都实力超乎想象,多项数据全国前5,会发展成继北上广深后又一极;
⑸成都的战略地位优越,成都平原可开发空间大,所以四川盆地,成都做主城,重庆做副城;
⑹南充或自贡当不上成渝第3城;
⑺重庆发达的原因在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
⑻重庆工业强,成都商业强,这是国策,产业互补;
⑼成渝在区位上会成为中国第4大城市群;
⑽武汉和东北该如何发展。
我还有太多想法没写出来,但篇幅有限,再写将超过一万字。写这个话题时,我还需提高思考深度,获取一手情报,充分考虑各个变量,但这需要缩窄话题范围。主要还是没坐到管理者的位置上面去,有一些情报与视野就很难得到了。
我既是四川人,又是重庆人,写文描述我家乡,见证了10年间的成渝发展。内陆城市要发展起来不容易,不管是成都还是重庆。四川盆地自古以来是天府之国,但交通闭塞,发展为如今面貌固是欣喜之事。成都到重庆的距离约等于上海到南京的距离,这一片在地理上本就是连为一体。四川和重庆要抱团取暖,互帮互助,或者开展良性竞争,这样做,两边都会发展繁荣。
我写了这么多,只说出了我想说的20%,总之,城市、人民、地理、行政、收入、决策、国际关系,这些话题越谈越复杂,本来就没有统一定数,而只能大致归纳,即是把绝对混沌的概念做一个相对有序的整合,毕竟很多事物也压根不可能找到绝对标准的答案。
总之,城市发展是复杂的,城市关系也是复杂的。好了,我对四川、重庆就说到这里了,主要有很多四川盆地的本地人,他们不了解自己所在的地区,不了解、不清楚,让我懊恼,恨铁不成钢,所以我讲一讲我了解的那一部分,也让大家有一个基本认识。
成渝经济圈等真正繁荣起来还需20~30年,最后在这里祝愿,祝愿我们老百姓跟城市一同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