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放蜂人并不同意其他的转向人,他们并不售出东西,他们只是在乡间四处辗转,为蜜蜂寻找蜜源。
春夏花朵开放的时候,村外的野地里会看到放风人搭建的帐篷,帐篷外到处飞舞着蜜蜂,满田野里都是蜜蜂忙碌的身影。
放风人在村外驻扎,很少进村来。一方面是方便蜜蜂采蜜,另一方面是防止蜜蜂蛰人。从春到夏,油菜花、槐花、枣花依次开放,蜜蜂的蜜是采不尽的,它们终日忙碌。放蜂人每日除了翻箱,就是割蜜,也忙得不停手。他们戴上特制的纱罩,护住脸和脖子,就徒手操作。挨蛰应是常事,只是在他们的字典里这并不是新鲜词,甚至可以忽略不理。
蜜蜂一般都会遵循一定的路线回家,但有时蜂王逃走之后,整箱的蜂都会逃跑,这便是放蜂人的灾难。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每年放蜂人来的时候,都会有些蜜蜂逃跑。家乡人认为,若是蜜蜂跑去谁家,这代表着财富,一定要把这箱蜜蜂收起来。有一年,也许是因为我家枣花开得太灿烂,我家院里的枣树树干上聚集了一小撮蜜蜂,起先是很小的一团,后来越聚越多。那时我们孩子不懂事,害怕蜜蜂蛰人,就在竹竿顶端绑了麦草把,点着后熏烧树干上的蜜蜂,蜂群最后被我们驱散了。但奶奶知道后,直呼要不得。哪里有飞来的蜜蜂往外驱赶的道理,这是把飞来的财富送了出去,是不吉利的。我们并不信奶奶说的这些悬乎乎的东西,但无端驱赶蜜蜂,还施以暴力,这毕竟是无爱心的行为。
在那时蜂蜜是昂贵的物品,放蜂人的蜂蜜是不愁销路的,村里人也绝少人能买得起蜂蜜。一年夏天,我到姥姥家过暑假,姥姥只有我一个外孙女,虽然家里穷苦,但对我却是疼爱。姥姥买不起什么零食,就把菜园里的甜高粱杆砍回来,砍成一节一节的,给我当零食。一日,姥姥从村外回来,从放蜂人那里带回来一罐蜜,每天给我冲水喝。后来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小姨带着小弟弟来的时候,姥姥叮嘱我吃蜂蜜的事情千万不能说。可孩子就是那样,逆反心强,越是叮嘱不要说,却偏要说。结果弟弟们都闹着要吃蜂蜜,为此,姥姥很为难,她哪里有钱再买一罐蜜。那时我是不懂的,我怎知道姥姥的艰难。姥姥60出头就去世了,那时我才10岁,所以我和姥姥相处的日子并不长,奶奶常说姥姥这一生是极苦的。我对姥姥的记忆早已模糊,但妈妈回娘家给我们带回来的煮鸡蛋、鸡腿,还有甜高粱,那罐蜂蜜,却永远清晰地留下来。
世人都知道蜜蜂的辛苦,却不知放蜂人为赶“花季”四处奔波的辛劳,还有那些和姥姥一样连买一罐蜜也如此艰难的人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