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从去年写到今年,快接近10万字,对写作的成效并不满意。
喜欢写作,是因为它是我工作和生活之外的另一扇窗,透过这窗,可以随心释放自由的自己。
想到高中的时候,和同桌女生在课堂上写诗,有青春有梦想的岁月又简单又美好。后来的后来,我们都很平凡很平淡,各自选择,各自成长,仍然觉得内心有梦想总是好的,时间向前走,人生因为有目标就有一丝光亮。
8月初,看到怀左同学的写作课,定位于“写作思维的培养”,教大家如何培养和运用自己的写作思维,让写作不再困难。这些正是自己写作路上面临的窘境。于是就开始学习了。
学习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别从学习输入、写作好习惯、语感和灵感的培养、以意运法等几个角度总体指点写作流程。
大意就是:
(1)一篇文章要有思想,思想才有深度。
(2)写作内容、素材从哪里来?多看书、看经典的书;多观察生活。
(3)写作的时候先构思,想好了再写;多写多看,量变才有质变,才能有好的语感;如果有灵感,就立即记录下来备忘。
(4)相比写作技巧,先把意思(主题思想)表达清楚更重要。
然后,我反思和总结了自己的文章,欠缺的太多。
(1)输入不足
输入不足,就是没内容,没素材。怀左同学推荐的经典书有必要记在这里,作为以后的读书清单了。他推荐的书有《史记》、《红楼梦》、《百年孤独》、《基督山伯爵》、《追忆似水年华》、《庄子》、《围城》、《一九八四》、《人生》、《情人》。
广泛阅读、深度阅读,既要看经典散文,也要看当下的热文。
(2)没想清楚就写
小学语文课,老师会要求同学们先写提纲、结构,然后再写。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框架建好了,再动笔写。避免拿着笔顺其自然的写,不然自己写的是啥都不知道,没逻辑,太随意。
(3)语感不够
写的不够,语感就没有。语感就相当于你见了很多人,自然就觉得这个人好看还是不好看。量变引起质变,写作也是一样。
(4)文章缺少思想
平时写的太散,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缺少主题思想。怀左同学以《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例,本来是一个三角恋的故事,但是作者加了思想进去,整个故事就有深度有意义了。
听怀左同学对写作的总结和提炼,再反省自己的写作问题就很明显了。
以后写文字加以注意改进。希望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