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人,生于公元712年,亡于公元770年。
在历史上与李白并驾齐驱的,是中国诗艺的两座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知道其名的,唯有白痴和不知事的婴儿。而作为著名诗人,杜甫有着寻常诗人的普遍特质――穷,而且惨。
观其杜甫一生,唯有年少时过的安稳,还曾与李白交游,让后人意淫不已。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觉李白写过一首诗给杜甫,其后便无交集。杜甫却是写过很多诗给李白,还在李白死后一连几晚梦到。他虽对李白崇拜有加,在李白眼里他却是过客。说他们伟大的友谊,也只是后人一厢情愿。
其后杜甫的好日子就算是到头了。先是因李林甫的野无遗贤而科考无门,在长安颠沛流离十载,奔走前后不得志,其后儿子饿死,更遇安史之乱,唯有四处颠簸,不得安生一直到死。
关于杜甫的死因说法不一,但无一例外都是不得善终。我个人认为比较可信的,是因为在饿了很多天,受到接济却因吃的太多,导致不消化而死,想想都觉得可怜。
但杜甫的不得安生并没有因为死而结束。因为做过拾遗,也是他做过的最大官(其实也大不到哪去),他的祠庙便称为杜拾遗祠。因为拾遗和十姨读音相近,一些不晓事的百姓便认为他是女的,又考虑到没有丈夫,就嫁给了隔壁的伍子胥。再到后来又演变成了“十姨五婿”,意思就是说杜十姨这个女人有过五个老公。想想真是可笑可叹。直到前几年,杜甫又因课本涂鸦火了起来,真不知霉运什么时候消散。
虽然杜甫时常挨饿受冻,但其在诗上所表达的,却是忧国忧民。这并不矛盾。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杜甫穷不仅独善其身,还想着能够兼济天下,他的伟大是不容置疑的。其中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要我来写,只会发牢骚,后面的几句是不会有的。而杜甫却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尽欢颜。所以他是杜甫。
后人有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话语,也有人说诗者所怕的,是富有,因为富有了,诗就不工了。对于说这些话的人,我有机会一定要狠狠抽他的嘴。诗人又不是受虐狂,因为可以写出好诗,就愿意受穷,愿意国家遭难,只要是正常的,都会情愿以诗的不工,换取国泰民安生活安康。只是很多时候诗人太天真不会过日子,没有办法才穷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穷。
如果可以,谁他妈愿意受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