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风政风之正,带社风民风之新

党风政风是社风民风的风向标。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对社会大众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如果党员干部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就能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形成积极向上、廉洁奉公的风气。反之,如果党员干部作风不正、腐败现象频发,就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导致社会价值观扭曲。从遏制 “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每一次对作风问题的整治,都如同一场及时雨,净化了政治生态,也滋润了社会风气的土壤。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社会上的铺张浪费现象就会明显减少;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就能带动全社会形成务实奋进的良好氛围。

在实际工作中,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需要多管齐下、持续发力。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系列规章制度相继制定,从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到办公用房标准等,都作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这些制度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划定了红线、明确了底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防止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只有让制度真正落地生根,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党风政风的清正廉洁。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加强党性修养是解决作风问题的关键。通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同时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以贯之抓好党风政风建设,通过党风政风的持续好转,带动社风民风不断向善向上,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强大正能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