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回来了,告知了也先想让朱祁镇回归的想法,朱祁钰耐心听完后,不再理睬。王直等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坚持再派人出使瓦剌。
朱祁钰无奈只得同意,便随意指派了一位官员充当使者。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次出访成功的关键就是这名被朱祁钰随意指派的使者。
他叫杨善,是都察院右都御史(检察长),他是二品大员,但并不起眼,这也是朱祁钰选他去的主要原因。
可惜朱祁钰犯了严重的官僚主义错误,他并不是很了解杨善,更不知道此人身怀绝技,堪称大明最佳辩论高手。没有人支持,更没有人看好,估计又是一次徒劳无功的漠北旅行。
虽然杨善明白皇帝根本就不打算让他的哥哥回来,但还是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征途,他决心创造奇迹,他也有信心,把受苦受难的太上皇解救出来。
终于,杨善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在没有散失一丝气节,割让一寸土地,支付一文赔款的情况下,带回了朱祁镇,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艰苦任务。
朱祁镇终于可以回家了,他的瓦剌好友伯颜帖木儿,决心把友谊践行到底,再最后帮他一把。伯颜帖木儿向也先提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要求,必须保证朱祁镇回去后继续当皇帝,才能让他回去,但也先表示,已经答应人家的事,不好反悔。
为表示隆重,也先率领全体部族首领为朱祁镇送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大家都陆续回去了。伯颜帖木儿却一直还陪着,走了一天,一直到了野狐岭(曾经蒙金大战的地方),嚎啕大哭,郑重告别后,方才掩面悲伤而去。
这一去确是永别,从此他们再未见面,四年后,伯颜帖木儿被知院阿剌所杀。穿越那被国仇家恨纠缠不清的岁月,我们看到的是真挚诚恳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