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看了日本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心的处方笺》。这本书浅显易懂,完全不同于之前看的那些烧脑的心理学书籍,假期拿来看看,一方面用于休闲,另一方面也滋养了心灵。今年看了不少日本作家的书,发现他们讲的概念和例子都非常生活化,却也不失为人间真谛,河合隼雄也不例外,看看这些标题就知道:唯有强者才懂得感谢;离灯塔太近,就有触礁的危险;谎话是常备药,真相是猛药;太过明理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内心新矿藏越挖越多等等。
追随心理学要追溯到我刚大学毕业时起。那阵子特别流行张德芬的书,当然现在依然流行,看得出现代人对于探索未知,探索自我的强烈欲望。后来我就参加心理学培训班,报考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觉得不过瘾又参加了中科院在职研究生的远程网络课程班。但说实话,现在的我感觉对于心理学的了解依然是一星半点,懂些皮毛。不过学习心理学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我现在能较好地控制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了。女人是情绪化的动物,而过于情绪化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身边的人,事后后悔也没用了。所以,如何让自己不委屈,如何更好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仅是沟通的问题,更多是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和他人关系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去学习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概念和知识。
看完这本轻松愉悦的心理学读物,我也来谈谈我的体会。
于自己
只有经过死亡的洗礼,才能看到重生的火光。
死去的是僵硬、顽固的那部分,而自己开始变得有些弹性了。
不知道多少人体验过这种死而后生的感觉,或许是肉体上,或许是精神上。看到这句话,仿佛解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很大的结。大学毕业那几年,我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做了很多现在看起来危险而又好笑的事情,但那时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通过“求死”的行为而自救,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逃离年少轻狂的天真。后来,我居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心突然静下来了,人生的道路顺畅了很多,于是就这样经历了一场死而后生。现在我虽然还是心疼那时的自己不够爱自己,经历了很多委屈,但也感谢命运让我体会到死而复生后的快乐和幸福。
于父母
依赖是撑起独立的支柱
中国的家庭问题里,很多都跟亲子关系相关,父母跟子女之间的边界不清,导致夫妻关系不和,第三代教育问题等等。我们80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好像特别追求独立,也到了应该独立的年龄,可由于中国房价,夫妻双职工都要上班,二胎等等因素和现象,我们又离不开父母的帮助。
独立,恐怕应该是不排斥依赖,接纳必要的依赖,并且能够自觉到自己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着,为此而心存感激。排斥依赖、急着要独立的人,他们并不是独立,而是孤立。
河合隼雄的这段话应该能够治愈不少纠结的80后的内心。并不是说不能依赖,依赖的同时也要有自觉之心和感恩之心。
于他人关系
觉得焦躁,是因为害怕自己被看透
为了防止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多数是和自己某些缺点相关——被看透,人们就会出现焦躁的情绪,并将其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
河合隼雄说的这一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防御。每个人在感受到威胁时都会有自我防御的心理,这是人的本能。但自我防御心理太强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缺点,却害怕被人看透,受到攻击时会着急和焦躁。没有学心理学之前,我对于外界总是小心翼翼,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一旦受到批评会特别难过。但现在我觉得好多了,放下自我防御,把外界的评价当成成长的契机,同时学着辩证看待这些评价,吸收对我有帮助的,屏蔽我认为没有用的。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正是可以进步的时候。
现代人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然而我们却可以去选择面对问题的心态。
资源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然而心灵的空间却可以无限放大。
让心灵自由,让经历去滋养内心深处,让情感去抚平内心创伤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的处方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