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写作者,都有成为作家的梦想和情怀。但有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成为作家?
作家阎连科的说法最鼓舞人心,他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但能否成为大作家,就要看老天爷了。”
他在演讲里说道:“写作通常被认为是非常神秘的事情,让很多爱好写作的人难以开始用写作表达自己。而写作是因为你想要用文字表达内心、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人。
初步写作、成为作家都是有方法的,像是楼房里的电梯,但是到了楼顶想要登上天空是没有方法的。大作家的写作恰恰是没有方法的,要建立自己独有的方法,和所有的人不同,这才能够成为一名大作家。”
深以为然。对于初期写作的写作者来说,写作更多的是一种记录,一种表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写得久了,慢慢会形成自己的文风,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写作者坚持写作,有自己的代表作,有自己的读者群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成为“作家”了。
当然,现在很多平台认证“作家”标签,是以出版书籍和加入省作协为标准来审核的。这只是外在的标签,那么,究竟什么是作家呢?作家可以通过学习练成吗?
美国作家多萝西娅·布兰德在《成为作家》一书里写道:
“作家,一方面是指创作的人,就是愿意写作、能够写作、正在写作的人,与写作有关。当然,也指任何从事写作的人,不管他的职业背景和身份是什么。
另一方面是指我们熟悉的作家,是一种身份和职业,即主要靠写作为生的人,或者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就,可以稳定以写作为业的人。”
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法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知上的问题。
有些人觉得,写作一定要依赖天赋,没有天赋,怎么会成为作家呢?
我们需要明白:不是先有天赋才去写作,而是在写作中不断发掘拓展自己的天赋。
写作,和任何技能一样,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坚持,决定了我们能够在写作的路上走多远,而天赋,决定了我们写作能够触摸到的天花板。
我们不一定非要成为莫言,去拿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一定非要成为余华,靠一本《活着》而活着。也不必强求自己非要成为张爱玲或三毛。你就是你,写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天才是什么呢?至少每天得写,写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学的天才。写个九年半,还不能判断呢。司汤达没写《红与黑》时,如果问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没有文学天才?”我就说:“谁知道,还得好好努力吧。”
对于大多数写作者而言,远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所谓的“天赋论”,不过是在给自己的懒惰和玻璃心找借口。
莫言获得诺奖以后,很多人都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莫言说:“像我这样又笨又没文化的人,都能成为作家,还有谁不能成为作家。只要你肯为成为作家吃些苦,付出些代价,那你就能成为作家。”
莫言11岁就有写作的想法,但他觉得作家离自己实在太遥远了,自己小学毕业,书也没读多少,各种各样的理由一直阻碍着他,迟迟没有动笔去写。
直到23岁才开始正式写作,然而,写作的道路是非常艰辛的。坚持写作三年,却经常被退稿,这让他十分苦闷,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但最后他依然坚持了下来。
2012年,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说:“我想告诉大家,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但是又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正如真经就在佛祖处,万千和尚只有唐僧一人不畏艰险,历经磨难,最后取得真经。”
写作就和取经一样,不经历磨难是很难取到真经的。
我们只有像唐僧取经那样,不畏艰难,脚踏实地,才能在写作路上有所收获。
写作,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属。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动笔去写,写出生活的喜乐悲欢,写出命运的跌宕起伏,写出四季的冷暖交织,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对于写作者来说,写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作者:茶诗花,安静的写作者,文字里的修行者。安般兰若签约作者,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洞见》《十点读书》等千万级大号转载。已出版美文集《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逢》《光阴如禅》。新书《零基础学写作》全网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