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宋朝时富弼自亳州迁移汝州,经过南京。当时张方平留守南京,富弼去拜访张方平,坐了很久才慢慢地说:“人实在很难了解啊。”
张方平说:“你是指王安石吗?这有什么难了解的。往年我担任主考官的时候,有人推荐王安石,说他有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举用他为考校,我也姑且听从。王安石来了以后,却企图改变整个办公单位的工作方式,我很讨厌他,就下一道公文把他调出去,从此不曾和他说过话。”
富弼颇为惭愧。
[冯评译文]
陈平主宰天下,始於早年在乡里中分肉很公平;王安石纷扰天下,起源于管理办公室的作法。善于观察人的,一定注意细微的地方。
寇准不了解丁谓,而王旦了解;富弼、曾公亮不了解王安石,而张方平、苏洵、鲜于侁、李师中了解。人人各有他观察得到与观察不到的地方。
苏洵作《辨奸论》,认定王安石奸诈的理由是不近人情;鲜于侁所持理由是说他“矫情干誉”,李师中则认为王安石眼睛多白。三个人作出判断的方法不同,却都很灵验。
有人推荐宋郊、宋祁兄弟可以重用,宋仁宗说:“哥哥可以重用;弟弟每次上殿,就认为朝廷中的臣子没有一个是好的。”
不久,宋郊果然被举用为宰相,而宋祁一直是翰林学士。如果不是仁宗皇帝了解得早,宋祁一得志,将与王安石不相上下。
原文
富郑公自亳移汝,过南京。张安道留守,公来见,坐久之。公徐曰:“人固难知也!”
安道曰:“得非王安石乎?亦岂难知者。往年方平知贡举,或荐安石有文学,宜辟以考校,姑从之。安石既来,一院之事皆欲纷更,方平恶其人,即檄以出,自此未尝与语也。”
富公有愧色。
[冯述评]
曲逆之宰天下,始于一肉;荆公之纷天下,兆于一院。善观人者,必于其微。
寇准不识丁谓,而王旦识之。富弼、曾公亮不识安石,而张方平、苏洵、鲜于侁、李师中识之。人各有所明暗也。
洵作《辨奸论》,谓安石“不近人情”,侁则以沽激,师中则以眼多白。三人决法不同而皆验。
或荐宋莒公兄弟[郊、祁]可大用。昭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则廷臣无一人是者。”已而莒公果相,景文竟终于翰长。若非昭陵之早识,景文得志,何减荆公!
补
富郑公,即富弼,北宋宰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郑国公,后改封韩国公。曾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因此被外放。宋神宗时期,反对王安石变法。
张安道,即张方平,字安道,北宋官员,反对王安石变法。
曲逆,即陈平,西汉开国功臣,封曲逆侯。这里讲的是他年轻的时候给乡亲们分肉,没有人有意见,乡亲们都对他赞誉有加。
荆公,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封荆国公。以前讲到过,他没被列入奸臣传已经是宋朝知识分子留情了。
曾公亮,北宋官员,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鲁国公。
苏洵,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父亲。
鲜于侁(shen,一声,身),北宋官员。
李师中,北宋官员。
宋莒公兄弟,即哥哥宋郊,后改名宋庠,连中三元荣誉获得者,北宋官员,封莒国公,后晋封郑国公。弟弟宋祁,北宋官员,谥景文,“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作者。
感
不少人都把北宋亡国的锅甩给王安石。
唉,他如果什么都不做,安心的当个公爵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