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 -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作为北宋的政治家是为整个国运着想,想振兴国家,改变局势,作为当朝的宰相,在其位谋其政,在这段历史中,有些人并不支持变法比如苏轼、司马光等,王安石是宋朝的宰相,有生杀与夺的权利,对反对他变法的人或贬或逐,决定着他们在官场的生死存亡,苏轼就是被他影响离京赴杭,后因“乌台诗案”差点丢失性命,其中施救他的人就有王安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为人的格局,还是非常爱惜人才的。
王安石的诗词,立意新颖,情感饱满,充满想象,一首《梅花》,把梅花给写活了,能做到和他媲美的人少儿又少,更不要说被超越。
因为站的高,才会看得更远。王安石更看重做实事,为更长远的江山社稷着想,不被眼前的小事羁绊。下面这首诗就是他心胸的写照。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面这首诗可以看出宋朝过年的风貌,一年一度的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新气象,这是种景象让诗人心情大好,这才是过年的样子。
《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江山社稷换新颜是诗人最大的报负,并极力推行,这就是一代名相,力挽狂澜的实干家—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