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徒步丈量城市的健走活动,定了每天不少于5公里的走路计划。于是便以住处为核心,向四周拓展,走进并了解所处的生活环境。这项活动建立起了我对周边环境的亲切感。生活了20多年的环境,在眼中鲜活了起来,让我如同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对周遭的一切有了探索的意愿。
今天的目标是天坛方向,设定好目标后,便出发了。起初的计划,走到天坛门口之后,就折返,从附近的小道,返回住处,就完成了走路的步数。可是到了门口,一转念,我去过的屈指可数的次数,多是陪同客人前往,自己独自前往几乎没有,为何不走进去,感受苍柏葱郁、绿意盎然的环境里,步行的感觉岂不更好?
从东门扫码购票进场,就来到了皇家圣地,百年历史的祭天场所。一走进大门,心就变得沉静了起来。整齐成行的树木,高大的门楼,还有圆弧形的城墙,把外面熙熙攘攘的马路街道,分割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信步往前走,即使在疫情期间,公园里的人还不在少数。有健身的,有谈心的,还有家庭外出活动的。尽管人多,但是环境也足够大,没有喧闹,没有嘈杂,寂静安然,心神都被圈定在这宁静之中,安宁而又祥和。
之前陪客人来游览,大多是奔着祈年殿、回音壁而去,只为了解景观内的情况。这次不同了,绕到祈年殿的外围,犹如进入舞台的后台,另一种视角,感受又是不同。自己也换了个身份,之前是参与者,而现在是旁观者,明了之心顿生。
不看景点,只随意前行。变换角度,却看到了以前忽略过的内容。
天坛里面,除了高大的建筑之外,更多的就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这些树木中以苍柏居多。过去在我眼中,无甚差别的树木,这次我却看出了些端倪。
仔细看,道路两侧整齐的树木,有着不同的生命体现。树木身上贴着的红色,绿色的标签引人注目。红色的标签的有300年的生长期,绿色的是300年以下。这与我而言犹如发现了新大陆,看着这些红绿标签的柏树,好像在与百岁老人同行,感受着他们的气息和能量。
每走过一个挂有标签的柏树,我便会行注目礼,去查看树身的标签,甚是有趣。其中我发现了最长树龄的,有510岁了,最小的也299岁了。我还发现年长的柏树,并不是体格最粗大健壮的,比他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柏树都比它显得成熟。有的树外观,因身上的树节,看起来有些另类,造型和排布有艺术感的格外引人注目;有的看起来普普通通,不大像是百年树木。树即人,人即树,这与我们人的某些特征也相吻合。
佛陀说,我们和万物是相通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走在百年树木的道路上,尽管时间短促,但我和这些生命有了交融和感知。
到了南门,人群熙攘了起来,计划一个小时的健走,不知不觉中用了两个小时。心情愉悦的返回归途,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一场与灵动的生命力量的交流。
我也在将自己过去的方式和现在在的感受做对比,我想我悟到了点什么。
人应该打开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孤立于这个世界之上的。如果想让你的内心更丰盛,更充实,就应当增加更多途径的能量交换。
很多时候我们会注重与一些符号或者熟悉的人进行能量互换。习惯于使用并依赖大脑,通过阅读,与朋友交流,或者讲座和课程,去丰富自己,作为获取能量的重要渠道,这只用单一形式的补给,很有可能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空间,效果甚微。
感知世界,深悟人间哲理,很多时候更需要自己亲身去感受,找到自己的体感。这种体感,需要打开心灵和身体共同去捕捉,交由五官和心灵共同完成,而非单一的苦思冥想。
当打开自己的疆域,全方位的提升捕捉能量的能力,增强能量,个人进化的过程,将会更加快捷,能更加迅速的达到自己的期望。
人的一生不就是探索的过程吗?要相信,自己天生就有方法。带着敬畏之心,去感悟每一个有力量的生命。先打开自己,打开能量进入的通道,才能让力量聚集,才能焕发出生命本身具有的光芒。
天坛,我会常来;古树,也会常看。在这里激发能量互换的喜悦,增添与时空交汇的灵感,拥有更大的场域,更大的天地。
这也是一场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