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的因果

立秋有个很有意思的习俗,叫“咬秋”,有的地方也叫啃秋。

俗语说:立秋不啃秋,变成癞痢头。

秋天来了,瓜果大丰收,大家自然要聚在一起大快朵颐。其中包含有玉米、芋头、西瓜、梨子、桃子。

西瓜可以防暑降温,芋头则能给自己贴贴秋膘。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新鲜的瓜果梨桃应有尽有,这是对丰收的庆贺,也是对辛劳的奖赏。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丰收,每一口香甜背后都凝结着辛劳的付出。

汪曾祺在《秋天的虫子》里写道:

大雁成群结队,从金黄的麦田上空飞过,它们的长鸣声在空中回荡,似乎在赞美这丰收的景象。

而那些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他们辛勤的身影,也成为这大自然神奇力量的一部分,让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是啊,千百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正是靠着这份辛劳与顽强,在这片大地上扎根结果,生生不息。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春若不种,秋则无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祖祖辈辈的先民,正是通过这些告诫,告诉子孙在这片大地生存下去的秘籍。

人有勤者,则人必兴;家有勤者,则家必旺。

世间所有的幸福和富足,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身勤力行的结果。

北宋宰相范仲淹年少孤贫,但是却从未放弃学业。

他在南都求学的时候,每日靠稀粥充饥,困了就用凉水洗脸。

用五年时间吃透六经,期间几乎没有脱掉衣服睡一个完整觉,中举之后,一路做到宰相。

元代戏曲家高明,为了创作《琵琶记》的剧本,把自己关在小楼三年。

他一边写,一边在桌子上打拍子,用脚踏楼板。三年之后,小楼的楼板被踏穿,桌子上被拍了一寸多深的印痕。

功夫不负有心人,《琵琶记》出版后,高明也一举成名。

古人说: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

不论什么行业,什么时代,永远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要取巧,不要懈怠。

只要足够勤奋,才可以得到上天的眷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