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曾国藩传》的读书笔记中,从曾国藩的坚韧和在生活以及官场上的为人处事之道切入,了解曾国藩的生存之道。本次从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书中所涉及的道光和咸丰两位皇帝角度切入,略微领略一下曾国藩的经世之才以及两位皇帝的管理特点。
军事思想
在攻打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策略先取九江,次夺安庆,最后包围金陵(太平天国的首都),这个策略实乃“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敌方最重要的地方不需要,也不能够成为最开始战役的攻击点,因为敌方最重要的地方,必定是守备最严,最难以攻取的地方,无论是从思想战略上,物资准备上,军事策略上,都充满了难以把握和预估的因素,而这就是战役风险最大的地方。把这个中心据点放大,便可看见周边保卫影响该中心据点的关键要塞,而这些要塞的防备能力也远低于中心据点,从该要塞着手,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形成包围之势,断绝中间据点的关键物资输入,阻断与攻打中心据点时军事补给调配,层层叠进,扼杀中心。就像我们行事、工作看到目标时,不一定非要直奔中心目标,取其周边关键目标点,逐步深入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曾国藩的“主客”军事思想也着实特别。 先发者为客,后发者为主,占据主动权,就能离胜利更近。这与大家熟识的“先发制人”的思想很不一样。若是一场持久战,那就要耐住性子,先让对方出手,看出对方的招式策略,再以静制动,给对方以猝然一击。
本书中,曾国藩的另一军事思想为围城打援。这又是一个表面行为跟真实目的完全不同的一个策略。围城只是虚晃一招,让敌方误认为是志在取城,而其真正目的是消灭敌方援军的有生力量。比如,在此可围之城可为中心据点抑或其他关键城池,这样的援军才是敌方最有力量的援军。但是有个风险,同时要考量自己的军事能力,不然,未消灭敌方援军力量,自己的力量反而被消灭完毕。这一思想,与历史上的围魏救赵颇为相似,围住的只是一个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该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选择其中的一个放大就是真实的目的。佩服!
管理思考
管理者的品性风格,影响整个团队的风格特色与作用。道光好固守,维持现状稳定,不善进取革新,致使整个朝廷的风气“大率以畏葨为慎,以柔靡为恭”。奕䜣有才有志,有勇有谋,咸丰无才无谋,有的只是可以表现出的孝悌,道光在选择下一任皇帝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咸丰,而非可带给清朝有些许新局面的奕䜣。才能败给了上级私人性的偏好。而咸丰帝从小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弟弟身边长到,从小就中下了深深的自卑的种子,后来又因骑马受伤,落下跛足的毛病,更是里里外外地自卑。而自卑之人,最看重的是别人是否看得起自己,朝臣官员若有谁与其意见不一,言辞激烈,就会激起咸丰内心深深的不安、惶恐、愤怒,曾国藩早年经常冲撞咸丰,而其仕途也是坎坷万分。若为管理者,应当考虑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想让自己的团队发挥如何的作用,而适时调整自己;若为被管理中一员,应当考虑,如何带着镣铐跳舞,发挥自己的影响。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于滚滚历史长河中,曾国藩在那波澜一瞬,为历史留下了他专属的浪花。在《曾国藩传》中,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固执拙笨,也看到了他的品性、才智与胆略。英雄而非生而为英雄,英雄是后人的追加,而非当下的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