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时,其实脑子里还是有些混沌,为什么写下了这样一个内涵极大的题目呢?但既然写下了,便硬着头皮写下去吧。
也许有人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事时,才能表现其人性吧。其实不然,在独处时,亦能体现。看着巴金的文字,我感受到了做为一个大家的谦逊。谈到文学时,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其实也不知道。”这不是客套话,这是一句实在话。因为这本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巴金也没有足够的权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别人。他便不谈。他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一点点地写着。他只是反复告诫人们:写文,作人,都要说真话。可谁又听得进这样真诚的话呢?人们还是期盼着他谈文学。有人想请教巴金,让其批改一下作品,这也难住了巴金,他生怕自己的认识影响了一位年轻作家的创作,便找来女婿帮忙,让其提出意见。才算了事。
反观现在的人们,只要有话语权,就恨不得让所有的人接受他的观点。唯恐别人对他的话语说三道四,便翻来覆去的说,以至于别人也就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了,这样的人何来谦虚之心呢?何来对别人的尊重之意呢?
很喜欢“慎独”二字,可我却没有真正的做到。身为老师,我对着学生大谈勤奋出人才,叫喊着拼搏才能成就人生,宣讲着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总是有的。可我又做到了什么程度?想着多久没翻阅过自己想读的书了,我汗颜;想着躺在床上,便拿起手机刷屏,我不禁都要怨恨自己了。为何在面对学生时,我要求学生们做到这样,做到那样,而自己独处时,便懈怠,便散漫。看到巴金在十年浩劫中仍不改初心,仍坚持自己的良心,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不用听他说了什么,只要看看他在做什么,便可以了。
巴金对别人是真诚的,这样的他如同孩童般单纯,他只想着如何写出好文章,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没有高升的欲望,没有名声的负累,没有看长官脸色行事的委琐,他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一个站直了的人。反观现在有些人也是名声在外的大家,却在脊梁上缺钙,被人称为“犬儒”,当一个知识分子没有了自己的意志时,是不是民族的可悲?这样的人,我们身边又何其少呢?
看巴金《随想录》,品百味人生。用真诚彰显人性,用生命谱写单纯,外面的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却需用一颗初心去对待。
走了很久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