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伍尔夫对于作家和作品的随想。
济慈,19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著有《夜莺颂》。伍尔夫在书中如此描绘济慈:人们在提到济慈时总带有几分怯意,因为他这样一个具有人类所有珍贵品质的人——这样一个既有天才又有情感,既有尊严又有智慧的人,倘若我们只知一味称颂而不知其他的话,只会使我们显得低能。不过,如果要说有哪个男女一致推崇的话,看来非济慈莫属。
我的感想:一定要拜读一下济慈的作品,伍尔夫对她的评价如此之高,让我对济慈充满好奇。
约翰·多恩,17世纪英国玄言派诗人。伍尔夫对他的描述如下:他爱女人,但爱的路上布满荆棘。他时而狂呼,时而诅咒,时而凶狠,时而温顺,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口出秽言。然而,正式他阴沉沉的思想中的有些东西,使我们为之着迷;正是他变化无常的暴躁性格,使我们为之兴奋。我们从他浓密的荆棘丛中可以窥探见最高的天界,可以领略那种陷于忘我之境的狂喜和那种真正的、无声无息的宁静。年轻时,他曾用一双中国人似的细长眼睛凝视着这个他既爱又恨的世界;年老后他双颊塌陷,颧骨突兀,形同骷髅,犹如包在裹尸布里痛苦度日,最后死在圣保罗教堂里。但是,无论是他年轻时,还是他年老时我们都不能不爱这个人——约翰·多恩。
瓦尔特·司各特,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以其历史小说闻名于世。描述如下:他高大英俊,却生来跛足;他思想单纯,笔快如飞,洋洋洒洒地写了许多小说,却没有写过一句脏话和粗话,甚至连一句稍稍出格的话也没有。他是个拥有地产的绅士,特别喜欢哥特式的建筑,要是活到今天,他一定会拥护英国现行的那些最令人痛恨的制度和政策。然而,他却是个了不起的大作家,凡是度过他的传记、日记和小说的女人,无不神魂颠倒地爱上他。
我的感想:我到要看看他的作品,会让我如何神魂颠倒。
詹姆斯·伍德福德,18世纪英国牧师,去世后留下大量日记。43年间,68本日记。描述如下:呈现出一个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平庸又像迷一样,令人费解的生活;所以要问什么是生活,这就是生活。
托马斯·哈代,他的思想比同时代的作家要悲观得多。“威塞克斯小说”因其小说的发生地点都在虚构的威塞克斯,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副有关某时某地的生活画面,而是世界和人类命运的真实写照。
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小说几乎整个儿都是由人物的内在心理组成的。进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内心世界,我们会一次又一次迷失方向,这时,只要我们停下来问问自己,他向我们展现得究竟是怎样一种人类情感,那么,我们就会一次又一次惊讶地发现,这种情感在我们自己身边就出现过,或者曾凭直觉从别人身上感受到过;只是我们从未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所以才会惊讶不已。“直觉”一词,最好地概括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当他获得直觉的灵感时,他能够解毒人心中最幽深、最艰涩的部分,而当他失去这一灵感时,他这一台精妙的解读机器就只能空转而已了。
托尔斯泰,她说:人的灵魂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着迷的话,那么使托尔斯泰着迷的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朵鲜花,花丛中藏着蝎子——“我们为什么要生活?”最吸引我们的是托尔斯泰,最让我们可怕的也是托尔斯泰。
康德拉,19世纪末20世纪初波兰裔英国作家,著有《青春》《台风》《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绝对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知觉是一个作家永远应该做到的。即使在他最洋洋得意的时候,也必须牢记在心。他早期作品具有大家风度,人物性格单纯的水手。其《黑暗的心》被改编成电影《现代启示录》。
D·H·劳伦斯,矿工的儿子,20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代表作《儿子与情人》。她描述说:在读它(《儿子与情人》)的时候总有一种流动不息、闪烁不停的感觉,它就像一条河或者一束光线,不会停下来让你仔细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