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A.s尼尔《夏山学校》有感
外面的风有点大,来锦州第一场的雨下在这个国庆节的第一天,之后天立马就开始冷了下来。整个国庆节期间读了好几本书,也是想着出去旅行,可是对于我,穷游倒不如来看几本好书,其中《夏山学校》就在这个国庆节读的。现在我就从下面几个方面写写读这本世界教育小说的读后感。
一、儿童的教育
以前总是以为孩子的教育是很容易的,家长只要全心全意的孩子好就行。可是读夏了《夏山学校》后才明白,有些爱不叫爱,是虐杀。家长教育不当,会扼杀一个孩子的天性。甚至让孩子误会家长,并且对家长产生恨。尼儿在儿童的教育中明确提出,真正的给孩子以自由,让孩子的善良得以体现。要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相信人现在和过去都无罪。自由发展是让一个儿童在心理和情感上不会收到外在权威的管束和压制,但是同时,尼尔还认为,自由并非放纵,它的前提是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
孩子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一个不自由的孩子怎么能使整个国家自由呢?小孩子有着特别的好奇心,他的手可以接触身体的任何部分,但有些家长一看到幼儿一旦碰到生殖器时就会把孩子的手拿开。很快,孩子也对这种不允许碰的东西与大便等联系在一起?有些小孩子爱玩,随时都会弄脏弄乱衣服,家长会给他屁股上一个巴掌。给他提示,脏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可是,你们知道吗,爱玩才是孩子的本性。父母总是用愚蠢的方式来扼杀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对其他兄弟姐妹的偏爱而产生不平衡心情,故意造一些动静让父母关注他。其实,孩子最想要的就是父母对他的爱。孩子生来是真诚的,但是当孩子潜移默化的深受家庭父母的影响。有些父母吵架,有些离异,孩子总会能从父母的眼神与动静中感到欺骗与不愉快的感情。大多数孩子需要爱与赞许,而不是惩罚与批评。这让我想起我的两岁的小外甥,孩子特别喜欢有声音的漫画书,一次父亲走进房间,孩子赶紧拿出他的爱书用期待的眼神等待爷爷的赞许。可是,父亲没注意,孩子便哇哇的哭了起来。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赞许与爱的例子。孩子是需要用赞许和肯定的。当孩子知道他被爱后,他也会转过来爱他周围的人,首先是离他最近的母亲,其次到父亲,再其他亲人。家长时刻要记住做什么事都要站在孩子的一边,这让孩子感到被爱。有些孩子会感到恐惧,这就需要家长注意不要做监督者,批评者和家中的恶人。有些家长大声说活,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可是孩子还是喜欢轻声细语,大声说话会对孩子产生恐惧自己不信任的感觉。不要以为高高在上,要始终牢记孩子的年龄特征,给孩子榜样的作用给孩子潜移默化而不是采用说教的方式。关于自卑感与幻觉,这不仅与家长的性格有关,也与教师的教育有关。我记得我初中就是一个爱幻想的女孩,为什么呢,因为班主任的暴力使我对他产生敌意,我多时会幻想等我长大了,我要把他推下楼等。是啊,这个时候,孩子面临可怕的幻想,家长最好是给孩子转一个条件较好的学校。以前,谁知道教育原来这么重要了,会对一个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心理阴影呢?为什么我说心理阴影呢,因为我到目前为止,还深受初中班主任的暴力阴影,多时候会梦见他。想想已经毕业快十年了,可梦还是在做。关于儿童的教育就说这么多,给孩子以自由,用爱与赞许的态度,始终以真诚的眼光站在孩子的一边。
二、宗教与道德
尼儿虽然不反对他人信仰上帝,但却对那些将宗教中的原罪思想强制灌输给儿童的行为深恶痛绝。因为生而有罪,于是儿童们将在恐惧和仇恨中终其一生。因此尼儿认为,宗教是畏惧生命、逃避现实、否定生命的。新的宗教则首先是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而非生而有原罪,开始时恨自己,接着恨他人,最后更仇视整个社会。
人是从真诚的生活中而非从传记中学习如何生活的,因为行动比说话重要得多。从根本上,宗教是对生命的畏惧,家长学校都不能强迫学生去信仰宗教。因为一个在真诚自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不愿意被压抑,被形形色色的宗教规律所束缚的。这样只能增加孩子心中的不满与虚伪而不敢发泄出来。孩子的道德教育是在家庭和谐的环境中所形成的,家长不应该给孩子灌输所谓的道德概念,而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取得道德价值观念的过程,假如父母是诚实和道德的,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深受影响而走向同样的路。
三、孩子的问题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以为在努力地给了他爱。给他穿衣服,而心理学认为,孩子在出生后的两个月适合光着身体。但是却不能离开母亲的体温,虽然很多医院了解这样的情况,但还是当孩子一生下来就把孩子抱走,有的前两天还和母亲分开。蒙台梭利认为这是极为对孩子不利的。有些孩子会变的残忍,这是因为由孩子的下意识决定。因为孩子觉得父母过度偏爱其他兄弟姐妹而忽视自己,从而对他的兄弟姐妹而变得残忍乃至把他的宠物及小狗小猫当成他的兄弟姐妹而虐待。我记得我的一位大学舍友曾经向我抱怨过,在她初三那年,一切都变了,她从孩子变成大人,她从开心一下子变得不开心,因为她妈生了她妹妹,她就变成大人了,照顾她妈,给小妹妹洗尿不湿。其实,初三这个年龄段,身心发展也是极为关键的,由于家庭的压力,而让舍友过早的承担义务对她来说也是极其不公平的。自由与快乐的孩子是不会残忍的,只有那些残忍的父母才会带出残忍的孩子,残忍多时被合理化,打在儿身,痛在娘心。这只是家长借道德来解释他们的虐待症。少年的犯罪行为,偷窃,撒谎也与孩子的教育有关,父母强迫性地说教教导。自由与爱是唯一的教导方式,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时间,但却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纵。要让孩子做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对工作感兴趣,对友谊感乐趣,对爱情感快乐的人,或者让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冲突的人,大权也掌握在父母和教师手中。家长和教师要消除权威,让孩子知道他所要做的人,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强迫与教导。
四、家长教育方式
尼尔认为,对孩子任何惩罚,发牢骚,唠叨,打屁股,大声说叫等,都是父母表示对孩子的憎恨。而这种憎恨却很少有人同意或者意识到,孩子更会对父母产生更大的反感与憎恨。作为父母,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言行人格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每一个父母,都必须严格要求注意自己的问题。
有的父亲叫孩子“不许动,出去,不许吃饭”,都是对孩子心灵莫大的伤害。母亲每一句唠叨会被孩子看成是讨厌他,不爱他的表现,而让孩子生出恨。要记住,爱生爱,恨生恨,只有爱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的最好治愈。而有的家长却过分溺爱孩子,把自由发展当做放纵来养育孩子。一个孩子不应该被宠坏而放纵到侵犯别人的地步,不希望宠坏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分辨自由与放任的区别。
五、学校问题
学校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教育方式。每个学生都希望一生能遇见一个好的老师。一个老师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体制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大业,一个有爱的老师会培养出一批批有爱的学生,学生会在各个领悟给国家给社会带来荣誉与幸福。相反,一个暴力倾向的教师,则会给孩子贯彻暴力思想。他的以身作则告诉学生,教师就是权威,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轻犯。老师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没有学生敢质疑。学生被压迫,因此没有创造性,也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尼尔的《夏山学校》培养自由,爱与生命的学校。是历史上一次创举,因为在夏山,教师不会强迫学生上课,整个学校处于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同等,学校重大决议都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投票来决定。在夏山,一些学生会被单独谈话,这也是新颖的一种教学方法。孩子单独谈话后的效果会大大改观。游戏在夏山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有的学生通过做游戏对生活,学习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不压抑学生的自由发展。有的学生在学校七八年没有上过一次课,但是他却是优秀的手工艺者,舞蹈家或出色的工程师。
《夏山学校》强调孩子的自由发展,爱与赞扬,游戏,对我们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普通学校的教师与家长都有挑战意义。也很符合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的发展理念。希望未来的孩子就如尼尔的《夏山学校》所描述的那样,在爱、自由与赞扬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