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崇尚智慧和谋略的大国,人人都可以说出基本的智谋书籍,三岁小孩都能说出几条计谋名称,人人都读孙子兵法,人人都说三十六计,可是人人都会用么?什么是计谋?怎么才能有效运用呢?
鬼谷子说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雍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琢磨他的心思,恐吓他,用恐惧逼迫他,以惧迫之,无所不纳。用恐惧逼迫一个人,没有达不到目的的。分析形势使他震动,用形式去压迫他,不利于他的形势,他就会受害,为了防止受害,他就会注意思考你说的。把微暗的想法说出来,让他对你另眼相看,很有多为了获得影响力,专门挑别人的毛病。由外表推测内心的想法,设计好对付他,以好诱之,无所不取,用好处诱惑他,没有他不会答应的。隔绝他的视听,不要让他看到真实的事实,事实不清,就容易做错误决定。打乱他的思维,让他不能正确思考,不能做思考,他就能受你影响,被你左右。迷惑他的理智,他不能理智思考,就会被情绪所左右,被情绪左右,你进退自如,就可以控制他了,这就是计谋。
阴道而阳取之。暗地里使用手段,公开地获取利益。阳以赞人,阴以行私。明面多多赞美别人,私下里获取利益。这是俩种不同的手段,阴谋和阳谋。手段不同,目的一样,为了获取利益。手段从没有好坏,而在于使用者。假如是善良的,就能办成好事。假如是罪恶之人,那就后果不堪设想。学习计谋,学习手段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
诛人者死,诛心者心生。诛杀别人就会犯罪,杀人就会偿命,自己也会死。诛杀人心的人,可以活的好好的。心是的主要控制系统,心乱了一切都乱了,让别人内心充满恐惧,这是攻击别人的最高境界。底层人总动不动就与人拼命,这是最愚蠢的做法。
耶律德光,耶律李胡,耶律倍这三个人是辽朝皇后述律平的儿子。起初儿子耶律倍为太子,可是皇后述律平喜欢耶律德光,想让耶律德光当太子,于是就想心腹商量,如何做掉太子。心腹说直接干掉,肯定不行。而且太子聪明有威信,述律平问那怎么办,心腹说先干掉他的支持他的,在干掉他的亲信,然后就大事可成,于是一次斩杀支持太子的大臣,太子担心害怕啥时候轮到自己,就和亲信商量把太子之位让了出去。三十六计,攻心为上。
征国易,征心难焉。征讨灭了一个国家容易,用武力就可以,征服人心才是难事。要让别人顺从,接受你控制必须征服人心。人有思想的动物,征服人心是件难事。
明朝被清朝灭掉以后,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才算真正的人心被平定了,清朝入观以后的南明,郑成功的台湾,后来的莲花教,都是由人心不向朝廷。所以用武力征讨一个国家容易,征服人才是件大事,所以征服一个地方,首要任务就稳定人心,拉拢人心,征服人心,正因为汉族读书人心向清朝,明朝廷才被迅速的灭亡。
不知其思,无以讨之;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就难以讨伐他。如果你不了情况,不知别人虚实,就容易上了别人当。又或者容易错失战胜别人的机会。所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三国演义里有一计叫空城计,第一次北伐失败,形势危及,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心理,使用“空城计”这一个策略。诸葛亮让人将城门的大门打开,且派遣四五个军士扮演成老百姓的模样,在城门前扫地,然而自己坐在城楼之上,安逸的抚琴奏曲。诸葛亮深知司马懿是一个疑心重之人,果不其然,司马懿见状,以为是诸葛亮在使诈,于是便从匆匆的撤兵,到后来司马懿在明白诸葛亮唱的是空城计,但是为时已晚,战机已不在!
不知其情,无以降之。不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情况,你就不能降服他。求人帮忙还是求人办事,你不知道别人的心理,盲目地去求人帮忙,多半是要吃闭门羹。你不了解他,你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你就不知道自己拿什么东西跟他做利益交换。
清朝的开路先锋,明朝的名臣洪承畴,投降清朝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范文程劝降时,看到洪承畴虽然言语中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但却掸去落到衣服上的灰尘,因此向皇太极汇报——如此爱惜自己的人,定然心里是不想死的,洪承畴是可以劝降的。然后皇太极改变策略,皇太极亲自为其解衣、嘘寒问暖后,洪承畴就叩头剃发,投降清朝。
其欲弗逞,其人殆矣。欲望得不到满足,这个人就完蛋了。人的欲望是人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也是个杀手。尤其是无法实现欲望得时候,得不到痛苦会更加翻倍。人就会精神憔悴,萎靡不振,从此迷失在欲望中,一步步堕落下去。
东晋王敦就是这样。从创立东晋到想谋权篡位,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计划,等待了好多年,就在铺平道路,扫清最后一个障碍的时候,却得了一场大病。于是晋明帝趁此机会,立即讨伐王敦,闻知王敦大病,当机立断下诏讨伐王敦。王敦得知晋明帝竟敢讨伐自己,怒火中烧,无奈此时已经病重,再也无法亲自带兵,只好派王含为元帅,统领水陆共5万士兵向建康攻去,准备拼个鱼死网破。结果可想而知,王含无论从威信还是统兵谋略都无法与王敦相比,再加上这次晋明帝准备充分,扶植起很多文武能臣,王含最终大败,王敦也落得个气愤而死的下场。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这个人就完蛋了。反之你想让哪个人完蛋,就放大他的欲望,然后不要满足他。
敌强不可言强,避其强也;敌人强大就避开他的强大。硬碰硬,只会让彻底的断绝胜出的机会。鸡蛋碰石头,是可怜的,勇气阻挡不了现实的残酷。
战国时期,秦国在秦献公执政的时候,连年对外争战,民生凋敝。在一次,和魏国的斗争中,秦献公挂掉了。由此秦孝公开始自己执政生涯,那时候,秦国弱的可怜,也知道自己国内的情况,于是割地求和,以土地换取发展的时间,避开被吞并的命运。之后,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彻底改革变法,日益强大,夺回了自己的土地,为东出打下了基础。该退就退,是保存自我之道。
敌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敌人弱,你就不能向他示弱,攻击他的弱点。没有强大的力量做后盾,以德服人是一句空话,没有人愿意屈服人下,恩威并施,才是征服之道。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如此,汉景帝汉景帝听晁错之言,决意削藩,七国以吴王刘濞为首,以清君侧的名义开始了叛乱。汉景帝想诛杀晁错,想熄灭掉战争。无济于事,却牺牲了一个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朝廷实力本就强于诸侯,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强兵名将。而汉景帝的软弱,更使得七国明目张胆发动叛乱。朝廷出手,将军周亚夫率汉军很快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到东越,被杀。敌弱不可示弱,要不然就会有更大祸患发生。
不吝虚位,人自拘也。不要吝啬位置,给了别人名声和位置,就可以拘束别人了。人都有荣誉心,希望自己名利双收。
项羽的败亡这就是一个关键因素。韩信说项羽,把官印放在手里,磨烂了都舍不得给予奋战的将军们,所以有才能的人都跑了,如陈平韩信等等,项羽手下最后都背叛了,最后乌江自刎,实在是自作自受。
行伪于谶,谋大有名焉。在天机上做手段,谋划大事就有正当名义。行为上可以不择手段,但做事必须要有正当的名义,假天用事,大事可成。
西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如此。王莽乱政之后,一直流传着刘秀当为天子的机语,这是一步步的策划,宗族支持,刘秀的哥哥结交豪侠,都是在为日起兵做准备。这和陈涉王,大楚兴的套路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拉拢人心,都是黑暗操作。
指忠为奸,害人无忌哉。把忠臣诬陷为奸臣,害人就没有忌讳了。人们都讨厌奸诈的人,多数人又不明事理,不愿意深究话语背后的逻辑和利害关系,这样容易利用大众的盲从,来产生群体压力。
唐朝武则天的时侯,来俊臣害死了多少忠臣,都是这个套路。有一次,诬告狄仁杰谋反,把狄仁杰抓到劫狱里,想弄死狄仁杰。还好狄仁杰聪明,直接承认了,然后让儿子带着诉状,去找武则天申诉,然后重新查,才没有丢掉自己的性命。
人性千古不变的,计谋的设计,都是根据人性而设计。当你读懂了人性,你也就读懂了计谋。只有懂得人性,才能让自己在黑暗的潮流中,不受到伤害。度心术告诉你手段的时候,也在告诉你人性,让你学会保护自己。这本书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