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怎么定义?今天听了一节课,其中一个著名学者在自己的书中就明确给出年龄段:10-25岁。而我从这个年龄刚滑过6年,还有年轻人的惯性未停,停下来感受颇为复杂,但也收获满满,为我自己和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沟通提供了建议。
首先是怎么和年轻教师沟通,要知道25岁对于个老师而言,可能刚好是入职3、4年的样子,按照我们学校青训营的3年培训,他们在此之前怎么断去“孩奶气”,走过25岁变得独当一面,成熟自信。一般,25岁前的年轻老师还未完整的带过毕业班,自己带着满满的热情在工作中冲闯,往往热情似火的往前冲却难以控制刹车。我自己完整的经历过这个阶段,也算是有了亲身体验,也看到身边的同侪各自的发展路径,在听完书后感悟到和年轻老师打交道确实是个艺术活,好在我知道了些理念和理论。
其次是和中学生打交道,从14年入职到现在满打满算11年,头三年带初中班、后七年带高中班,接触的学生年龄跨度从12-18岁。然后一轮一轮的体验也很不一样,感觉每一年之间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亚文化背景,但怎么和他们沟通,从他们的小众兴趣来说肯定不现实。很多老师信奉的“表扬三明治”似乎也不怎么起作用了,指的是先抬高对方、认可他的能力和水平、态度,然后把批评和问题夹在中间,最后再安抚和夸夸学生的态度和改正的期待。
要抓住这个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那要怎么做呢?
10-25岁的跨度,这15年的生长发育,年轻人的大脑中对于尊重和地位的需求之旺盛,对别人评价和威胁到他们的自尊和地位的感觉之敏感,可以说是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家长、老师作为“过来人”,往往自视为权威,抑或是完全矮化自己,这就常常导致青少年的感觉处在极度被压制,或者放任之大的两个极端。对另一个极端的极度渴望,会让年轻人长大后变成另外的极端,变成长不大的人,他将会在自己的世界中,用另一个极端的做法活在想象中。
以尊重和重视为交流原则,
我跟你谈你的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有很高的标准,而我相信你能够通过努力和改变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