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卫英老师的写作交流群里已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入群时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发了一篇文章《生命之绿》。舍了得了老师进行了点评,指出我的内容大多与吃有关,与主题有点不符。我说,文章立意原本是想把吃的食物和植物的绿都包括在里面的,可惜没表达清楚,感谢老师的点评指正。
此后一段时间,我的碎碎念文字不敢拿出来晒在群里,我自知写作是随性而为,一贯是随笔、流水账风格,自然是想到哪里就写到那里,没有章节、主题、中心思想,一开始想表达的意思,结果写着写着,就跑了题,而自己全然不知。我怕文章经不起敲打,所以不敢在群里晒文。
昨晚,以《假如没有明天》为题,写了一篇小文,大着胆子发到周老师群里。一大早,就关注群里信息,没看到老师们出来点评,心想,老师每日事务繁多,既要上班又每天勤在简书写作,没时间为群友们看文章点评,是正常的事。即便抽时间点评文章,也不一定轮到我。这样一想,也没抱希望,老师能给我点评指正了。
没想到,只一会儿,群里有人艾特我,我忙打开微信,原来是周老师在点评我的文章:
文章有深意,谈论这种话题很有意义。
只有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人才能真正地活着。如果认为生命无限,死亡遥遥无期,其实就是行尸走肉,醉生梦死。
只有面对死亡,人才能活得生龙活虎。不思考死亡,人其实已经死了,因为每一天都在重复过去
对我初次点评,周老师没有多加批评,只是针对我提出的文章不够深刻,周老师说想深刻可以多写这类文章,只有多写,才会越来越深刻。然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周老师点评同学们的文章首先会夸奖和肯定,最后指出不当的地方,大到文章主题立意,文字是否精炼,小到标点符号,以及各个错别字等。
对于好的文章,周老师毫不吝啬赞美,对于错误的地方,他会当头一棒,敲醒写作者,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老师点评从来不含糊,客观、公正指出文章的错误地方,周老师把他的这种敲打称作“棒喝”。
一般读者其实很难认真阅读别人的文章,除非写的特别好。他们的点赞也都是鼓励,没有人敢于给别人提意见或者建议,因为那样会得罪人。
我当老师其实也得罪不少人,但是不批评棒喝别人就不能进步。所以即使冒着得罪人的风险,还是要不断地鸡蛋里挑骨头,甚至风刀霜剑。
群友们为能受到老师的棒喝而感激,因为只有认识到错误所在,改正错误的地方,方能避免下次的失误,才会慢慢成长进步。周老师指导大家是没有报酬的,辛苦付出就是为了一帮爱好写作,并不认识的人。他不怕得罪别人,就算得罪,他一样敢于指出。
我加入这个交流群也是慕名而来,感谢周老师包容宽宏,不嫌弃我这个写作拙陋的人。
在简书上周老师是真正的清流,刚刚被评为十大简书清流作家,那是实至名归,不为名不为利,守着初心,大爱无疆,带着一群人奔跑在写作的路上。
群友们纷纷发文感谢周老师,纷纷感慨,遇到这样的老师,加入这样免费学习群,真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