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在《暮歌》中说:“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喜欢诗中将暮未暮的意境,虽然读不懂诗中的深意,但每在暮色四合时登上家附近的一座小山,总会想起这句诗。
不知是在什么时候听说那座山,也许是在搬新家的时候,也许是在更早之前。“罗裳”为名,型如宝座。
温暖的春夜,山口两旁妖娆的山花低垂在潮湿的空气中,肆意散发着昏昏欲睡的气息。与罗裳山的邂逅,竟给我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无奈那时夜色深沉,便没有上山。
后来,在初夏的傍晚,我终于如愿登上罗裳山。芒种将至,湛蓝如洗的晴空稍稍黯淡了一些,小路两旁暖橙色的路灯早早亮起,稀疏闲适的行人身着凉薄的单衣,缓步行于灯下。环顾四周,这座有部队驻扎的山还保持着它本初的面目。树影婆娑,郁郁葱葱,淡青色的树皮宛若少年青色的头皮;而青葱的枝叶压弯枝头,吟唱青葱的岁月。夏日的天空很低,乔木很高大,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淡淡地欢喜。山路蜿蜒,爬上山顶时,俯瞰整座小城,只有中心部位散发着星星点点的灯火,仿佛夜空中的繁星。
我不知道山中孕育了多少沉默的生命,只知道,沉默的山,亦孕育着沉默本身。
每到秋天,这座沉默的荒岭就好像包含了太多的内涵。为什么墨色的树叶始终顽强地抱紧树梢?为什么这座山秋天不落叶,而在春天落叶?孤灯站成永恒的姿势,又在颔首沉思着什么?我不敢抬头凝视这浩渺的苍穹、清湛的皎月,他们的沉默,深邃得如同万丈川渊。
静止不代表终结,宁静也并非意味着死亡。寂寂孤山中,仍有无数生灵在窃窃私语。
寥寥几人行走在葱茏之间,树是如此高大,人是如此渺小。听爸爸讲《周易》,讲天地乾坤;听妈妈讲讲生活琐事;听东风与棽棽凤盖擦肩而过,沙沙作响,恍若孤山梦呓。然而,如小石滑入深潭,清浅的声音转瞬即逝,唯有思考,心间那沉默的发声,回音悠扬。坐在山顶的石椅上,将暮未暮的山色,单薄的人影,一切尽在不言中。只是静坐片刻,只需短暂的思考,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然后且行且歌,悠然下山。华灯初上,一切又归于繁华。
或许在滚滚红尘中,做不到像陶渊明一般采菊东篱,归隐山林,但也能小隐于市,偶尔登上这鲜人问津的孤山沉思片刻,其乐无穷。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将暮未暮的人生。已知的结局是注定要在世俗中历练一番,空手来去;而尚未成型的是我们在探寻、思考中惊喜的故事。
放下匆匆脚步,放下焦灼的心,给自己一点思考的空间,每个人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沉默而智慧的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