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拖延,我们懊恼、自责、追悔莫及,然并卵,拖延怪圈总是如影随形。
——题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一)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我得马上开始。”
“我不开始又怎样呢?”
“还有时间。”
“我这个人有毛病。”
“我不做了!”或“把它赶快做完吧!”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这次我一定早点开始”
伙伴们,你常用以上的话给自己打气或者加油吗?
如果没有,很幸运,你不是拖延症患者,可以走开了。
如果有,很荣幸,你和我一样,都是拖延症患者。
十三整理了若干笔记,偶尔小白,偶尔幽默,偶尔烧脑,但是绝对实用。如果你也想克服拖延的习惯,那就来吧,咱们一起成长。
在《拖延心理学》一书里,作者运用幽默又走心的文字,给我们描述了怎么了解自己的拖延症和怎么解决拖延症。
我们来看看度娘对拖延的解释: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的推迟。
“有目的的推迟”用俗语来说就是往后挪挪,言下之意就是以后、改天再做。说到这里,你可能呵呵了吧,我们都清楚,以后的以后还有以后吗?
对于我们这些拖延者所有的共性,书中用一个非常有趣的词来概括:“拖延怪圈。”
作者是这样形容拖延者的心理的:“好像乘坐在一辆过山车上,情绪随之起起落落。虽然他们想要事情有所进展,但最终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我们大多数人都一样,想要做成一件事,最开始都是信心满满的给自己打气:“这次我一定要早点开始”。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仍然什么都没做,我们发现,情况仍然比以前没好多少,我们的希望隐隐的变成了担忧。
随之而来的是“我得马上开始”。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了,我们开始焦虑,但是又一想,急什么,离最后的时间还远,还有希望不是么。
可时间真特么的快,好长时间了,都还没有着手做该做的事。不祥的预感替代了仅有的所有乐观情绪,“我不开始又能怎么样呢?”
这时候我们的心思有分歧了,有人后悔不已,启动“我应该早点开始”的怨叹模式。
有人给自己找借口“我可以做任何事情,除了这件……”,找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安慰自己。
还有人想换个方式,通过使自己愉快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但是始终被没做那件事的阴影笼罩着,厌烦这样的自己。
还有人阿Q精神强大,悄悄祈祷:“我希望没人发现”或者让自己看起来很忙,掩饰自己的拖延(此处十三捂脸遁走)。
但是最终,我们还是会给自己打气“还有时间。”
虽然脚下的冰面正在坍塌,但我们还是试着保持乐观,抱着还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期待奇迹的出现。
但是,奇迹没有因为我们的没所为而出现,这时候我们绝望了,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变成了恐惧。会痛骂自己,我这个人有毛病。
最后的抉择来了,到底做,还是不做?
选择不做的人,大吼一嗓子“我无法忍受了!”反正已经到这一步了,已经完不成了。毛爷爷不是有策略么,打不过,跑。
那么我们,完不成,跑!
有一部分自诩甘于平淡的人,嗤一声,我就不是那料,何必庸人自扰呢。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有背水一战的勇气,“我不能再坐等了”,鸭梨如此山大,时间如此紧张,怎么能向命运屈服呢,行!动!
真正开始行动了,做了,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办,我为什么不早点动手呢?
大松一口气,有了和时间赛跑的快感,为自己的高速度暗自得意。“凡事贵在参与,我只要把它做完就行了”。
至于做的好不好,怎么完成的和我有毛线关系,总之我完成了呀。
最终不管任务或事情被放弃了还是完成了,“我们都会因为如释重负和精疲力竭而濒临奔溃的边缘。”
于是下次再有任务的时候,我们又会开始下定决心要早点开始,然后再次开启“这次我一定要早点开始”的无限循环。
于是一次又一次,在这个拖延的怪圈里挣扎。
亲们对号入座了没有呢,十三都不敢出来了。
如果想认清自我,改变自我,不想再陷入这样的怪圈,那么亲爱的,关注十三,咱们一起在如何脱离拖延怪圈的康庄大道上蹦达吧。
明天咱们剖析为什么总是忍不住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