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7步创造终身收入(中)
核心内容出自托尼-罗宾斯所著: 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
七步创造终身收入(中)主要是为大家提供详细列举了每个步骤中的具体操作。
这些方法更多的是要我们在大脑中对自己的投资之路有一个蓝图,针对每一步该怎么走要有自己的计划,真正付出实践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将这些工作交由机构进行处理,把金融理财机构当作实现我们目标的工具,当工具为我们创造效益时,大可以放心让他们执行我们的计划。
出现问题时,及时更换新的工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精力的分散,善于运用机构资源的前提是我们明白机构可以为我们创造哪些方面的价值,以及面对金融机构时,我们可以避开他们巧妙设下的陷阱。
第一步:多赚钱、多存钱(基础)
赚钱是一种游戏,改变自己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到那些已经成功达到和你拥有相同目标的成功人士,然后你只需要模仿他们的行为就足够了。面对现实,只依靠薪水,不管它有多高,都不能让你真正富有,实现财务自由。
(创业)想要成为企业家,找到同时代(同时代才能保证使用的工具、信息与我们更贴近)的出色企业家,读他们的传记、查资料,了解他们的奋斗路径。将其路径抽象为逻辑,在逻辑中结合自身的处境,扩大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想要掌控自己的投资理财,就要找一个投资理财方面的专家,模仿他处理金钱的方式。
(投资)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就如同所创立的第二家企业,不用雇用员工,不用发工资,不用设立公司总部,这个企业的唯一库存就是所投入的资金,这家企业唯一生产的产品就是源源不断的收益。这个企业的使命就是为你和你的家庭提供终身的财务自由。
从收入中截取一定的比例储存起来,作为理财的基石。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你的钱为你工作。将这些钱用于投资,看到这些钱增值,直到达到一个引爆点,从而产生足够的收入。(方法在后几步)
第二步:少上当(7种营销投资谎言)
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经常会定制一些产品,专门设计一些投资策略,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投资机构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为了使个人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
公募基金公司要你投入100%的资金,承担100%的风险,如果这笔投资赚钱了,他要分走一大部分利润,甚至更多,作为他的管理费。如果这笔投资亏钱的话,是你亏钱,你一样需要付他投资管理费。
大部分人没有算账,这些费用好多都是隐性的。
20岁,一次投资1万元,设每年的投资收益率为7%,投资60年,原本投资的1万元可以增值到10000*(1+0.07)^60=579464.2683元。
但是,如果你每年要付2.5%的投资管理费和其他费用,经过同样的60年,原本的1万元只能增值到10000*(1+0.07)*(1-2.5%)*(1+0.07)*(1-2.5%)*(1+0.07)*(1-2.5%)*(1+0.07)*(1-2.5%).......=10000*[(1+7%)*97.5%]^60=126853.8355
可以看到收取管理费和不收取管理费用,中间的差额达到579464-126853=452611,相差45万元。而其中仅仅收取了2.5%的管理费用,如果收取的费用更多,最终损失的更多,这其中你承担了所有的投资风险。
7种投资营销谎言:
1:把投资交给我们管理,我们能够战胜市场
由于业务投资者天天为工作和生活忙的不可开交,选股方法比较低级,因此购买主动管理型基金,实际真正购买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付费给基金经理,希望他的选股能力胜过自己。但在较长的一段持续时间里,96%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未能战胜市场。
金融行业研究专家罗伯特-阿洛特,花了20年的时间研究业绩排名前200也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结果震惊。
1984-1998年,一共15个王正的年度,200个基金经理中只有8个人战胜了标普500指数。从1993年12月31日到2013年12月31日,20年的期限,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年化收益率是9.28%但是公募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只有2.54%,这是业内领先的研究机构达尔巴的研究结果。基金投资人比市场平均业绩要低近80%。
伯顿麦吉尔是第一个提出指数基金概念的人,他指出不要试图战胜市场,而要追平市场或者是简单复制市场。
基金经理确实会有一段时间顺风顺水,业绩跑赢市场,但是问题是他们不能把这种领先的优势长期保持下去。
约翰博格(创造出全球第一只指数基金)说:一切都是营销,人的本性就是想要比别人更快、更好、更聪明。所以卖一只热门基金不难。业绩好,排名靠前,自然有人抢着买。但是当这些热门基金的业绩变得不好,变成冷门基金时,马上就会有别的业绩好、排名高的热门基金出现,于是又出现一波疯狂的抢购。
基金公司有时会将发行的基金合并或者清盘,这是很常见的做法,消除那些基金糟糕的历史业绩记录,整个基金家族就只剩下历史业绩辉煌的明星基金。基金公司的套路是设立多只新基金,看哪一只表现好就重点扶持,大力宣传营销,其他表现不佳的基金全部安乐死。
2:你看到的价格并非你真正支付的费用
(1)本金10万,投资30年,年收益率7%,扣掉每年3%的费用
收益为100000*[(1+4%)]^30=324339.7510
(2)本金10万,投资30年,年收益率7%,扣掉每年2%的费用
收益为100000*[(1+5%)]^30=432194.2375
(3)本金10万,投资30年,年收益率7%,扣掉每年1%的费用
收益为100000*[(1+6%)]^30=574349.1173
可以看到同样的投资本金,同样的年化收益率,由于管理费用的不同,而导致最终的收益的巨大差异。
支付过高的费用相当于把你为未来攒的退休金送给了别人50%~70%。
上面的只是假设,看真实的情况。200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有13个完整的年度,标准普尔500指数是平的,没有上涨也没有下跌,在这13年内,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根本没有回报,但是人们经受了巨大的震荡,2007年股市大涨,2008年却像自由落体一样暴跌,然后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一波大牛市。如果投资10万美金持有指数,整个期间,账户收益是持平的,成本费用比较低,基本可以忽略。
但是如果购买的是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平均每年支付3.1%的费用。假设这13年表现比较好,追平市场,那么这13年度你支付的管理费用就要超过3万美元,账户资金会少40%,且风险全部由自己承担,基金公司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照样赚钱。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照样收取管理费用。
3:基金报告的投资收益并不是投资者真正得到的投资收益
例如:行情先上涨了50%,在下跌50%,之后又上涨50%,然后又下跌50%,这样上上下下,结果其平均收益率是0%。以为0%意味着没有亏损一分钱,其实大错特错。
假设初始资金为10万元,则按照涨跌的路线计算公式如下:
10*(1+50%)*(1-50%)*(1+50%)*(1-50%)=5.625万
实际亏损43.75%,但是以平均收益率来看,以为是没有亏损,因此以平均收益率来评估基金的好坏,有过度美化投资业绩的嫌疑。
有些推销收益率的公告,收益率其实是时间加权收益率,也是美化收益的一种方法,而投资者真正赚钱的应该是以资金加权收益率来计算,请大家在购买基金的时候一定要咨询清楚。
4:经纪人可能想要帮助你,但他却无能为力
2009年晨星基金公司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公司有关人员追踪了4300多只主动管理型基金,结果发现49%的基金经理没有持有一份自己管理的基金。其余的51%的基金经理持有自己管理基金的分额是自己薪酬和个人财富的九牛一毛。
金融服务行业有很多非常关心客户的人,他们非常正直,想要为客户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他们所能处理的工具都是预先设计好的,目的是让证券公司或者银行的利益最大化。整个机制都是设计好来奖励那些销售业绩高的人。他们卖给你的基金不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甚至也不一定是对你最有利的选择。从法律上讲,他们是在提供给您“适合”的产品。
解决办法是找到独立的注册投资顾问,付费咨询,不受制于证券机构或者银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