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情境化策略
第一节 情境化的意蕴
一 情境化的知识论依据
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任何知识要具有生命力,都必须作为一个过程存在于一定的生活场景,问题情境或思想语境中。在从教学的角度讲,所谓知识的情境化,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把知识转化为与知识产生或具体运用的情境。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认识世界的,教学的出发点不是课本,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学生身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相互作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生发自己对事物的原初性的感受,表达身体对事物的体验,激发他的感性思维和内在探究事物的渴望和能力,而不能用概念来代替学生的直觉,不能用语言来代替事物本身。
二 情境化的教学价值
情境,现在已被广泛使用在各类课堂上,对于教学活动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情境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第二,情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丰富的附着点和确实的生长点。第三,情境增加了学习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三 情境化的特质与要求
情境成为学生的思维发声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函育处。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相接的过程。为此,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以下特质与要求:①基于生活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②注重形象性 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具体的它能够有效的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③体现学科的特点 教学情境应该能体现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应用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④内含问题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的。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设计和表述要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能够产生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⑤融入情感 揉入情感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第二节 情境化的具体策略
情境,既可以是观念的,想象的,情谊的问题的,也可以是物理的,虚拟的,真实的。它,既可以是基于学校和课堂的,也可以是基于社会和生活的,我们把情景分为以下几种:①通过联系生活创设的情景 现实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是科学世界的根基,教学只有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才能使人真正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和价值。②通过实物创设的情境 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模型,标本,教具等直观形象的东西,通过实物模拟生活情境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自观察,亲手触摸,亲身体会强化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③通过图像创设的情境,在教学中图像是一种直观教具,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像电影等。④通过动作创设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用手势来辅助教学,也是形象化的体现,我们强调的动作从理科来说也可以是操作演示,从文科来说,可以是表演。⑤通过语言创设的情境 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讲,可以是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作品中。也可以是描述,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的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还可以是比喻。把某些类似的事物来比,比如说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⑥通过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创设的情境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不是零散的片面的知识,而是提炼浓缩又易于消化的系统的整体的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⑦通过背景知识或场景创设的情境 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水平就越高。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等。⑤通过问题创设的情景 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他提出了关于情境的理论。他认为,情境包括:①场所 即一个有意义的情境的堆积。②故事,他可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经典的或虚构的特别例子。③设计即被创造的现实。④主题 一个与现实带有多种联系的数学定向的分科分支。⑤剪辑,从各种印刷品上发现大量数学的人们遇到的麻烦。总的来说,我们都要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才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