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寻找什么,不知何时,我陷入这种情绪里-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既然已经知道终点无能为力,那我们奋斗的过程又是为了什么。
可以见面的人越来越少,可以说话的人越来越少,脑海里的花名册已经消失殆尽,那种不安分的真实感随时跳脱出来,时常产生不真实感,在你耳边反复萦绕,产生无数个疑问,而你却无力一一对答。尽量没什么特别的事不去打扰别人的生活和过多的提问,也不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看着身边的一切慢慢发生变化。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看到来电显示和微信对话框里无数个小红点,心里会莫名感到焦虑和紧张,手机里永远都有消不停的未读信息,和朋友吐槽微信为何没有专门设置未读消息专区,一点就能一键已读,无需一条条翻出翻看,不停感慨有些发明尽是浪费时间,更希望自己用不到微信。一份没有打扰的独处,一本书就够了。
躺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了又删的话,学会伪装和隐藏似乎是每个成年人心照不宣的基本技能,除了自我消化别无他法,怀念没有微信朋友圈的年代,能约的出来的都是真心相待,而现在,时时刻刻能通过朋友圈就把一个人分析的一清二楚,一句话,一张图片,一首分享的音乐都能安上各种各样的见解。若哪天所有想法真的溢满到装不下,那就厚着脸皮找个也脸皮厚的,即使各种吐露一番后,还能完好无损,也不觉得打扰抱歉到对方的损友+益友。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还是需要良性的互动,才能在交流碰撞中发现真实的自己,这样的好处是,你会慢慢感受到,很多时候,大家都和你一样,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双向的体验能缓解和纠正不良的情绪和想法。
总会想起曾经和一个朋友凌晨4点起床骑着电动车从城市的一头到城市另一头的海边为了看日出,即使有导航也找不到路的二人,丑态百出也尽情傻乐的样子,庆幸,自己用手指头还能数得出来的愿意陪着你一起二出天际的朋友还有,你知道你们在一起时那种互相被需要的感觉,你知道自己真实的存在着。
即使在前行的路途中无数次陷入不知道在寻找什么的情绪里,你知道你还拥有。
2.
刚回来家那段时间,身边尽是让你焦虑的声音,更多的还是关于结婚生子的话题,还好自己尽量挤满时间安全躲过了枪林弹雨,已经学会自动屏蔽,即使大家总是趁着闲聊的缝隙见缝插针,也还是撼动不了。不知道为什么身旁的人总是认为你很不幸福,当然你也并不想知道,也没那时间去追问。
谈了几年感情的朋友有一天说她不想结婚了,我问是不是恐婚了,她肯定的回答说是的。
印象深刻的是在《奇葩说》里曾经有道辩题,讨论的是当代年轻人对于婚姻的焦虑: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要不要喝“去除恐婚水”,取决于你的内在需求,怎么去喝,取决于你恐婚恐的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如果你的内在需求大于被催婚的压力,那就做好准备,待时机成熟就可以结婚,这也是多数人理想的状态;但如果你的内在需求小于催婚压力,恐婚是必然的。于是现实变恐婚的你和催婚的他们;
大多数时候,我们恐婚的本质来自于对彼此的期待和现实的矛盾。
有人说婚姻就是一场“合谋”,到底要不要进入婚姻,是两个人通过沟通可以达成共识的一件事情,婚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婚姻。婚姻不全是一地鸡毛,各种苛责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最后期待落空,落得两败俱伤。或许我们从未真正思考过,我们到底在恐惧什么?谈情说爱可以轻松愉快,但谈婚论嫁总得付出代价。
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强大起来,便一切无所畏惧,我希望你能拥有一种底气,面对生活的种种为难,你也能从容应对;不要对另一个人有过高的期待,多花点时间和经历放在自己身上,让婚姻的权重适当降低;婚姻不是一个人的设限,而是两个人携手共进,共同面对,别把压力都放在自己身上。
希望你不在恐婚,也希望你想清楚了在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