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三)
通过这两天整理笔记,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和感悟,跟大家做如下分享。我把它记录下来,对自己也是一种可以经常回味和学习的笔记和成长的脚印吧。
关于《纳米科技就在我们身边》的作业点评,孙老师先是分析道:本单元第三篇课文,它的地位在单元中承上启下,除了继续提问、解决问题,还有就是要明确结合课文和查资料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读懂文章。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陈老师的作业,的确太让人惊叹了,也是被震撼到了,原来作业可以这样优秀!
老师说:你看,陈老师捋的清清楚楚,这是水磨的功夫,课文的前世今生,被摸的透透,有了这样的长程意识(注意,路程的程),教学就不会跑偏了。浦振胜老师在陈娥老师的带动下,也研究了很多,有表格,时间关系不再举例。
我看了之后心想,怪不得自己作业不够好,原来别人都做到了,而我却想还没想到!
接着老师带我们学习最后一篇《千年梦圆在今朝》。
老师说:“不少老师会觉得奇怪,自己下了好大功夫,教材分析也很多,为什么分数不高。因为还是出现了上节课我说过的情况。心想,这说的大概就是我了,下次要努力改进了。
老师接着说:就像我在前天讲座里说的,你看略读课文的位置在哪里?它处于阶梯的什么位置?它与前文的关联在哪里?它运用方法策略的设计有没有?这些都要在你的设计中有所体现,有的老师这篇设计我看下来,放本单元的第一篇都可以,这就说明没有设计出、凸显出本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一篇的独特价值”。
这几个问题真是问得句句直击我心症结。
接着老师给我们看林老师的作业,然后说:“因为分析透彻,所以教学也透彻了”,还有总结,还很尊重知识产权。还说彭老师,运老师的也很棒。包括学生分析也有条理,但是目标太啰嗦,要精简。回去自己修改。预习单的设计,围绕问题。还有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预习单检查导入后,先复习,然后进行交流。
这里老师也说到了:有的老师教材分析分析到了本单元学习重点,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全扔了,一点看不出来(此处思考:我是否有这个问题),学生已经学了啥,这篇课文有啥用,很可惜……我想:这大概说的还就是我这样类的。
最后老师引导我们: “老师们,本单元学生们以解决问题为抓手,不断推进文本学习的深入开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感知、归纳、梳理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到学习中,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螺旋上升。”
那么,怎样具体落实呢?
老师从三点做了分析:
一是要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鼓励提问的多数量,关注提问的广角度。
二是帮助学生梳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一发现和思辨的过程是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关键。
三是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过程,也就是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再运用,判断哪些问题在课堂上能解决,哪些还需要课后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才能解决。
老师说,现在的语文学习特别重视“思维力”的培养。前两天推荐的杨再隋教授文章,也是谈的这点。
老师感慨:说一千道一万,真正实践最重要。快要开学了,我建议大家开学后设计好了拿到教室上,借班级上,上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改正设计中你看不到的问题。
这节课仍是干货满满,通过今天的整理,更是深有感觉,尤其是老师说的在实践中找问题,效果会更好,期待中。
说实话老师没讲课的时候,我满脑子问号,听课后,我有了一些理解,但是通过复习和笔记整理后我终于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别人都已经做到了,而我却连想都想不到,怎的不落后。况且那些优秀的人还那样努力,我有什么资格不好好学习,啥也不说了,现在只有虚心学习,踏实努力!
其实说实话,自己设计完课堂之后,尽管已经很努力,很疲惫,似乎觉得接近了全力,但是仔细回首看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设计的课堂,离心中想要的理想课堂,还有很多的距离,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迈向?怎样才能实现?抓手在哪里?自己试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觉得抓不到问题的关键,所有的努力闲起来很苍白,很柔弱,很无力,也就是没有实效!
总结起来,大概就是——自己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经历的太少,所以收获的太少,磨练的太少,所以悟性才会这么低。
感谢孙老师的讲课为我们指点了迷津,让我们有了方向可寻,在我迷茫无力时,也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接下来继续朝着心中“理想课堂”竭尽全力学习,哪怕不能像优秀老师那样奔跑飞翔,但即使蜗行摸索,也不想放弃,向着心中理想的课堂——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