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读者问我一个问题:
“如同在高铁上遇到一个孕妇,就站在我旁边,我会不会让座给她?”
我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果一定要回答,我只会回答三个字:“看情况。”
原因很简单,这个场景是假设出来的,良叔经常出差,不少时候是坐高铁,但从来没有遇到过孕妇需要让座的。
你想想啊,如果是一个孕妇出门,是不是要把一切安顿好呢?
怎么连坐位都没买到,就冒然上车呢?
除非是突发情况,她有特别紧急的事,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既然是突发情况,就说明不是常态,不是常态又何必要事先表态让还是不让呢?
这位读者,其实给良叔出了一个“两难题”,这类题目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标志:
没有具体场景。
“两难题”往往没有任何意义,却特别容易挑逗人们热议,甚至引发道德批判。
是有名气的两难题,当属“电车难题”了:
一辆火车失控,狂奔而来,沿着这条轨道,有5个小孩子在玩耍,而另一条轨道,只有1个小孩子。
如果火车继续行驶,会撞死这5个小孩子。
这时,你恰恰站在一个装置前,只要按一下按钮,火车便会改变方向,冲向那1个小孩子,请问你会不会按?
你看,无论你按或者不按,都有道理,也有一些底层逻辑,和道德标准。
于是,在这个问题上,各帮各派进行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争斗,还是没任何结果。
你看,这事儿是不是就挺扯淡的?
因为实现中,我们几乎遇到不真正的这种“电车难题”,且不说会不会那么凑巧,有两波孩子,面临如此残酷的命运裁决。
但就解决方案来看,不可能只有“按”或“不按”两个选择,有没有办法让孩子离开轨道?有没有第三条轨道可以选择?有没有办法提前拦截火车?
你看,这些都是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而不用非要站队,因为根本没有那个必要。
回到在高铁是否给孕妇让座的问题上,我回答“让”或“不让”都不合适。
如果我回答“让”,那就意味着,只要遇到孕妇我都会让座,看起来我是个大善人,但我是欺骗大家。
如果我从北京坐到深圳,一上车就遇到个孕妇,我让给她,她也是深圳站下,那我要站十几个小时,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会追问自己凭什么要这样做呢?对方的过错为什么要我来承担呢?
但是,倘若我说“不让”,那我就太过无情,如果孕妇真的是有急事,来不及买票,上车补票而导致没有座位,但她两站后就下车。
那我就会让,自己站两站,并无大碍。
良叔,确实也做过这样的事,但不是孕妇,是个老人。
那时只剩3站就到深圳,他没座位,而我座位的小桌板有点问题,影响我写东西,所以,我就让了给他,自己到过道行李架处站着写。
你看,这就是现实场景,只有这样我才能判断要不要让座。
因为我要知道助人为乐的具体代价是什么。
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的读者告诉我这是知乎上的问题,让我去看看。
看到后,我发现高赞的答案都是不让座的。
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也有很多留言指责回答者及支持者的冷酷。
你看,这种争端就是忽略了具体场景,善良和冷酷也因此失去了意义。
不过,也还是有明白人的,比如下面这位的回答:
其实很多时候,不只有两种选择,还有其他的选择,你也没必要非把自己逼到一个两难境界,很多时候,是可以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好了,今天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如果你对让座这个话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