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倾向于以《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来衡量关羽攻襄樊之战,认为此战是关羽在“将荆州之军以向宛、雒”。但我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只是为了配合刘备意图,实现占据襄樊,打通荆州与汉中之间的联系通道的战略目标。从刘备和关羽阵营看来,襄樊之战是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并不是与曹操阵营的全面决战。
一、襄樊之战前关羽和刘备有无沟通?
不少学者认为关羽攻襄樊是自作主张,实际上,很多迹象表明,在发动襄樊之战前,关羽和刘备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其行动得到了刘备大力支持。
一般认为,关羽开始攻襄樊的时间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撤军,刘备取得汉中。同年七月,刘备在汉中沔水之阳设立坛场,上表汉献帝,称汉中王。
刘备对于酝酿称王这样的大事,不可能不跟关羽沟通。实际上,刘备筹备称汉中王时,关羽列名于上汉帝表上。发动襄樊之战这样的大事,在此期间必定经过了充分讨论。刘备称王后,派费诗赴荆州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明白无误的表示了刘备对于关羽行动的首肯和支持。
此时刘备集团中,除关羽外,假节者只有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假钺则更是权重已极。在整个蜀汉的历史上,假钺者只有关羽和诸葛亮。
但诸葛亮在拜丞相时,只是假节;诸葛亮假钺,是在建兴三年(225年)春征南中时;此外建兴五年(227年)春,诸葛亮出屯汉中以事北伐,后主下诏曰“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可见在蜀汉历史上,并非根据地位,而是在有事于征伐时,才假钺。人臣而假钺,意谓代行王者之诛。
此时,关羽北攻襄樊,刘备假关羽以节钺,如此大事不可能由费诗临时授予,而是显示刘备对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不仅事先知道,更将此举视为代自己行王者之诛,作为刘备称汉中王后“扑讨凶逆”的行动体现。
二、襄樊之战的战略意图
那么,刘备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呢?这要结合刘备攻取汉中后的军事部署来看。
《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取得汉中后,即“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当时,刘封与孟达并不在一起,刘封从汉中的南郑东下,孟达从荆州的秭归北上。《蜀书·先主传》这样叙述,显示刘封和孟达的行动是一个整体的部署。
显然,刘备在得汉中后的主要军事行动就是部署攻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这与关羽攻襄樊在战略意图上有什么关联呢?田余庆先生曾详考东三郡的历史地理沿革,并分析其在荆益二州之间的地位。西城郡,治今陕西安康;上庸郡,治今湖北竹山;房陵郡,治今湖北房县。三郡与汉中南郑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沔水:西城就在沔水边上。沿沔水东下,经由沔水支流堵水(今堵河)可达上庸,经由沔水支流筑水(今筑河)可达房陵。这样,三郡借沔水而连成一片,经由沔水,向上可延伸至汉中南郑,向下可延伸至襄樊。
刘备在取得汉中后,旋即派孟达、刘封分别从荆州的秭归和汉中的南郑两个方向,以对进的方式拿下房陵、西城和上庸三郡,其战略意图显而易见:即通过控制东三郡而衔接荆州与汉中,以使荆、益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今后无论是求更稳固地“跨有荆益”,还是从事北伐,其态势都会更加有利。
东三郡之间的联系,以及通过东三郡而联结荆州与汉中,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却是沔水;沔水在流出秦巴山地后,最重要的战略枢纽即为襄樊。从襄樊沿沔水干流,可通江陵、江夏方向;沿沔水的几条支流,向北可辐射南阳盆地的诸战略据点。
如果说沔水是汉中与荆州之间的联系纽带的话,那么,要想拉起这条纽带,从而撑开一种局面,却有赖于控制这条纽带两端的重要战略据点:南郑和襄樊。因此,如想通过东三郡而联结汉中与荆州,就必须占领襄樊;如不控制襄樊,则东三郡在荆州与汉中之间的衔接作用将大打折扣。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刘备的这个布局,仍是一个有限的目标。刘备称汉中王后,拔魏延为都督,镇守汉中,刘备本人却率大众还治成都。由此看来,刘备并没有在当年即大举北出的打算。
襄樊之战目标的有限性,还可以从关羽对吉本、侯音反曹的反应得到侧证。建安二十三年正月,汉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等人在许昌反曹,十月,侯音在宛城反曹,均有“南援刘备”、“与关羽连和”之议。
但侯音反曹时,曹操令曹仁从樊城率军围攻宛城,到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始破宛城而斩侯音。曹仁从樊城调来军队,围攻宛城达三个月之久。显然,在这三个月的围攻期间,樊城方向并没有受到来自关羽的压力。换句话说,关羽并没有对宛城的反曹事件做出反应,更不用说十个月前发生在许昌的反曹事件。这同样反映出此时关羽对于宛、雒的动向并未倾注太多关注,其战略焦点仅集中于襄樊。
三、襄樊之战前期成功和后期失败的原因
关羽北攻樊城、襄阳,开局非常顺利。入秋后,他借水淹七军之机擒于禁,斩庞德,遂围曹仁于樊城,围吕常于襄阳。中州一带也出现骚动。《蜀书》载,“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这样辉煌的战果,既与关羽剽悍的战力有关(完全压制曹仁),也与他长期的准备和对荆襄地理天气的熟悉有关。九年前,刘备刚刚得到南郡,即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关羽或许已为攻襄樊而筹备经年。
在于禁率七军增援襄樊后,关羽和于禁对峙于樊城之下,此时局势明显对攻城的关羽方不利。但关羽借助洪水和战船之利发动水战,全擒七军。此战中关羽对荆襄天气的熟悉利用,自身水军的强大实力和敏锐的战机把握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直有人质疑关羽攻取襄樊的可行性。跟汉中北阻秦岭的地形地势不同,襄樊地处战略要冲,关羽攻襄樊,曹操势必会救援;即令关羽一度攻占了襄樊,曹操亦必引兵来复争。怀疑仅以关羽一军之利,是否能顺利夺取并守住曹军已苦心经营十余年的襄樊重镇。从实际战绩来看,凭借关羽的作战能力和对荆襄的熟悉程度,继续北伐或兵力有所不及,但完成夺取襄樊的阶段性目标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但刘备忽略了一点,关羽的荆州之军实际上担负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北拒曹操,二是防范江东。如果孙权不生二心,甚至在江淮牵制曹操兵力,那么关羽夺取襄樊无疑有很大胜算。然而,正是在关羽攻襄樊期间,刘备在没有跟孙权沟通的情况下称汉中王,在自己的帝业之路上公然迈出一大步,此举等于在事实上撇开了与江东的联盟关系。直接刺激孙权与曹操密谋修好,调转枪口指向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一月,孙权命吕蒙率军,向着荆州进发。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兵不血刃拿下公安、江陵两城。另外,陆逊率军西上占领夷陵、秭归,控制荆州与益州之间的通道,防止关羽退回益州,也阻断刘备从益州东援之路。
于是,由于孙权的背刺,关羽率军从襄樊城下撤离,南撤之后,由于吕蒙实行了安抚百姓,优待家属的政策瓦解关羽军心,这支不久前还在襄樊创造辉煌战功的军队,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战斗便溃散了。只有十余名骑兵追随关羽西归。在西归的途中,关羽及其子关平,被孙权的军队截杀。
由此也可以看出,关羽带领的这支军队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长于在荆襄本土作战,一旦远离乡土北伐,遇到战事不顺,同样会有军心快速溃散的风险。
综上所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与刘备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此战目的,在于配合刘备进一步打通汉中与荆州之间的通道,从而形成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襄樊之战的定位是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目的仅是夺取并固守襄樊,在当时形势下,该目标有一定实现的可能性,但因刘备阵营忽略了与孙权阵营关系的经营,导致孙权在关键时刻背盟偷袭,最终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