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回老家办事,碰到了一起长大的表姐,只比我大一岁(26),聊了聊,她的儿子已经三岁了在上幼儿园,而她在乡镇上打工做服务员,一个月2000多块吧,我说怎么这么少,奶奶在旁说你不知道,乡下都是这个钱,这已经算很好了,问到她老公,她摇摇头说他连自己都养不活,在宁波也是做服务员,一个月2000块,说到这我就觉得奇怪,一个从事服务行业那么久的大男人怎么可能一个月就2000,还是在宁波,后来她又说道,她老公在离家最近的小城市上班一个月有5000,还可以随时回来看望妻儿父母,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坚持要去宁波。我仿佛知道了什么,但是没点破,我问她,那儿子谁来照顾养育,她说奶奶照顾,爷爷以下鳝鱼来生勉强养育老小,她一个劲的说着爷爷遭罪,一边摇头,不想再提她老公。听完我心里挺替她难受的,印象里,她从小到大虽然在农村但是其实做姑娘的时候是没有吃过什么苦的,因为脑子不是特别灵活,又很朴实,读完小学,她不愿意继续上,她母亲害怕她在学校被人欺负,就应了她让她回来了。后来跟随母亲一起在武汉打过工,想着带着她一起打工,她女儿能够避免被欺负,后来因为识字不多不会点餐,老板也不太想要她继续干,于是母女俩都回来了,自此她就一直在家直到了要出嫁的年纪。
这个丈夫是村里的媒人介绍的,家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是离女方家近,大概是隔壁村子的这种距离吧,加上初识时,男方的样子是端正乖巧的,又一直在外面打工人也是聪明的,她母亲想着和自己女儿走在一起总算相称,如果有什么,自己也好随时照应女儿,很快的双方就成亲了。
成亲不久就有了儿子,然后丈夫还是如往年就出去打工了,开始还会回来看看妻儿,到现在就很少回来了,就算在家人的压力下回来了也是很快就走了。我是带有气愤的问她:“那你没问他这是不想过这个日子了吗?”,她说她问了他,他只会沉默,然后低着头继续沉默的玩手机,直到离开。奶奶摇了摇头说:“孩子你还是好好的工作,好好的养育儿子,等儿子长大了你就好了!现在吃苦不是苦!”她仿佛很同意奶奶的话,稍大声了一些说:“是的是的,我妈也是这么跟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我就这个命吧!”我听完更气了,大声呵斥道:“什么命不命的,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奶奶赶忙打断我的话:“那你说她能不过啊,还带着个小孩!”,我还没来得及否定,她就说道:我上班的地方,人家都是这么过的,都过的不太好,大家都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她俨然一副读懂了人生,做好和同事们一起积极认命的打算,我看她的那个样子,知道我再多争执也没什么意义,就没往下接了,后来留着她吃了晚饭就走了。
后来我跟我妈探讨过这个问题,她说奶奶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的,我可以理解奶奶那个年代的人这样的原因,在食不果腹的年代里哪还有心思去维护自己的尊严,权利和自由。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是个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困境的时代,这是个相对而言自由而民主的时代,女性可以不用遵循从一而终的成规陋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从头再来,只是看你有没有勇气。我实在无法苟同奶奶用自己一辈子的“认命理论”去劝说一个26岁的女人。我也一直以为发生在她身上的这种“不正常现象”会开启众人的群嘲技能,没想到在她身边最多的声音却是“正常论”:“婚姻本来就得忍受这些,做个女人不容易就得承受这些。中国男人就是这个样子,嫁给这种男人只能认命。”
我想着她这个事情,一眼就能看到她遥远的未来,很想告诉她可以有另外的选择,本来就在自食其力,那么离开这个男人你还能有再一次获得幸福的机会,可是我知道她就算一时会心动,过不了多久,她身边的那些声音又会再一次淹没她的思想,劝说她,直到她沦为跟她们一样的人。
我真的真的很讨厌那些自己过的不好,还一个劲儿地劝说身边人认命的那些人,打着为别人好的旗杆,实则是阻碍别人发展的咒语,就像是在沉船的人,一个抓着一个,抱着一起死没那么害怕的念头,最后一起沉下去了。这些人格被奴役化的反面典型,他们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认命的人生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