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悉达多和乔达文迷茫悲痛之际,他们听闻了佛陀乔达摩得道正悟的传言。乔达文为之心动,想要去亲身经历、亲耳听闻这位修得圆满的世尊说法。他说服悉达多一同前往,两人离开林中沙门,入舍卫城去寻访佛陀和他的僧团所在地,祇树给孤独园。
清晨,在乞食众僧侣中,悉达多和乔达文即刻认出觉者佛陀。佛陀衣着和其它僧侣别无二致,但他们从佛陀的安详寂静仪态里认出他来,他们被佛陀庄严的法相吸引。
下面是黑塞对佛陀乔达摩的描绘:
佛陀缄默前行,陷于沉思。他宁静的面庞无悲无喜,又份佛从内心绽放轻柔的微笑。佛陀安详肃静地前行,带着约的微笑,宛如一个健康的孩童。他严格依照规范,同他的徒众着一致的僧衣,迈同样的步履。只是他的面庞,他的步态,他安然低垂的眼帘,宁和垂下的手臂,乃至他手上的每根指头都流露和平,彰显完善。他无欲满足,无所模份。在恒久不变的平静中,在永不调零的光芒中,在不容进犯的和平中,他柔和地呼吸着。(P26)
他们听闻佛陀说法。听完后,乔达文心情澎湃,当即加入了佛陀的僧团,他以为悉达多也会加入,但令他不解的是,悉达多决定不加入。
乔达文问悉达多是不是在佛陀的法义里发现了瑕疵。悉达多回答说没有,佛陀的法义是完美的。
那为什么悉达多没有选择追随佛陀呢?在悉达多与佛陀对话里,答案揭晓。
悉达多说:“在明晰又可敬的法义中不包含世尊的历程。”
悉达多认为佛陀的法义是完美的,但是这是佛陀觉悟之后的思想总结,但是佛陀是如何得出他的法义,佛陀证悟的具体过程如何,他具体经历什么?而过程恰是佛陀觉悟的关键,无法从法义中得知,法义只是结果。
佛陀的目光和笑容让悉达多体悟到“只有潜入自己最深处的人才能有这般诚挚的目光和步伐”。悉达多渴望成为佛陀那样的觉者。觉悟到要潜入自己的最深处,才能修得完满。
悉达多从佛陀的法相感悟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