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份接触时间管理,到现在,已经接近一年了。这一年里,收获良多,也对身边的朋友们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从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我是闲得发慌,没事找事做,到现在经常与我互动交流,讨论如何提高效率或者养成习惯之类云云。
最近,有一位朋友跟我联系,问我:“少轩,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时间管理软件,推荐我用用,最近时间好像不够用了。”
我回答:一个APP能让你时间变多,这种APP我也想要。
他又问道:“那帮我把我最近事情用四象限法排排优先级吧。”
我想了想,说:就算我给你排好了优先级,你还是会先做简单的,何必呢?
从我跟他的这段对话里,我看到了我的影子,我以前不也是常常在追寻所谓的高效能软件吗?我不也是按照优先级排序后,依旧是先做简单的事再去做所谓第二象限的事吗?
如此看来,时间管理入门者会无法避免踏入到我曾经踏入过的误区里,于是我花了点时间,总结出我曾经入坑的九大误区,希望后来者不要踏入坑内,及时找到正确的时间管理之路。
观念上的误区
许多朋友不清楚时间管理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觉得它很厉害却又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结构,以至于自己手无寸铁的在这条路上挣扎。
误区一:都怪意志力
在刚开始早睡早起的时候,我常常抱怨,这个时间管理我坚持不下来,我是不是意志力太差,我是不是懒,是不是有拖延症。会去羡慕、膜拜那些早起几百天并带领数千人早起的那些家伙,我在想,是不是我意志力的问题。
那个时候,我的舍友们都说,时间管理就是成功学,这就是洗脑,甚至是传销。
现在回过头来,我可以大胆地说不是。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时间管理就好像只是一堆大道理?
我要好好整理自己
我要收拾我的宿舍
我要离开椅子,站起来,把衣服丢进洗衣机
看这个,通常我们都只是会说前面两个,但这两个我们根本无从下手。但如果是第三个呢,会不会很简单就完成了。
我们拖着的事都是难在开始,也就是万事开头难。想想看,只要我们把衣服扔进了洗衣机里,这件事就没那么难了。所以我们需要把事情拆解,变得更具体,更容易落地。
这就是误区一:“其实我们不缺乏意志力,我们缺少的是具体的行动和方法。
误区二:要先有目标
美国一个研究成功的机构,曾经长期追踪一百人个年轻人直到他们65岁。研究结果发现,只有6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有94人晚年生活拮据,算是失败者,而这94人之所以如此,并非年轻时不够努力,而是没有选定一个清晰的目标。
我也看过一本书,书上说了世界上有90%以上的人都没有目标,他们过得都不太好,而有3%的人过得很好,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
所以啊,要先有目标才能够做时间管理。这是好多人跟我讲过的,包括教我的和请教我的。
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管理,我对这个说法感到了质疑,那90%没有目标的人,不是更应该学习时间管理吗?时间管理并不一定非要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开始行动。相反,我的众多明确目标中有很多都是在学习时间管理之后才产生的。
就像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成功一样,没有人一开始就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目标一定是在我么不断的行动中体验到的:「诶,这个事我做得很来劲,我愿意热情的投入」。
大多数人不是缺乏目标的问题,而是缺乏行动。
误区三:时间管理是特效药
少轩,下周考物化了,我还没复习,怎么办?
少轩,我这份论文必须要交,但我不想写了怎么办?
大家别误会,这些人不是要我帮他们作弊或者写论文,他们的意思是让我在这一周内用时间管理来帮助他复习物化或者写论文。
就是他们知道我有方法,有效率,只剩下几天了,让我帮他们七天从零学会物化,并且通过考试。
我说对不起,我帮不了你。我虽然会时间管理,但七天能学到什么程度,你自己心里没有点数吗?我可无法保证七天能帮你通过考试,我没这个信心。
时间管理其实是自己的一套习惯,一套行为习惯,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这些习惯是需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培养,而不是遇到了这类事情怎么办的解决方法。
计划上的误区
好多人跟我说,我做了计划但是我根本无法按照计划上的内容去执行啊。列的时候列的很好,今天我要做这些这些,实际上却没干几件事,甚至一件都没做。
误区四:严格的日程表
大家还记得中小学时你们自行或被迫定制的暑假作息时间安排吗?诸如7:30起床,7:30到7:50吃早餐,7:50到10:00写作业,然后休息半小时,再继续写,写到12点去吃午饭,甚至还有练字、跑步等等。
相信大家以前都干过这种事吧,执行的结果大家应该也心知肚明。至少这种表格,我中学时代就做过不止三次,每次都是从早上的起床开始,这张表就失去他的作用了。因为我根本就不会再7:30起床,可能9点、十点,甚至是十二点被叫起来吃午饭。
我们越是执着于一张严格的日程表,越是对自己有要求的我们就越能体会到一种感觉:挫败感。
人并不是越挫越勇的,而是越挫越破罐子破摔,干脆就放弃我们辛苦制定的计划。所以基本所有人的暑假作息安排表,是在暑假第一天就彻底放弃了,就像很多人的新年愿望是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内就放弃了。想想今年我们要减肥,我们要读书,要学英语,要这样那样,到了年底,又把这些事从新写了一遍。
所以啊,严格的日程表并不适合我们,特别不适合刚刚开始时间管理的人。
误区五:凡事排个优先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章讲的是要事第一,里面讲到了我们要把事情分为四类,这四类是按照两个维度分的:一个维度是重要,一个维度是紧急。这就分成了四象限,书中讲到我们要先做第二象限的事,也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这是没错的。
于是好多人在每天排计划的时候,就将自己的任务按照这个四象限来排布,然后践行一段时间后没有效果就来问我为什么啊,这个怎么无效啊。甚至有的人又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意志力有问题啊,自制力太差啊之类的。
我说,这个四象限不是这么用的,四象限能做什么呢?它能在规划我们人生大事(包括但不限于结婚)的时候起到重要的作用。
假设你今天要打电话给小白,还有写作业,阅读某本书,还有一份待完善的计划书,就这四件事让你给他们按照四象限排出优先级,都可以浪费你半小时的脑力和时间了。而且很有可能排完还觉得不满意,更别提执行的时候不按这个优先级了。
时间管理绝非给事情排优先级而已。
因为我们排优先级的时候会很合理,要先做重要的,不重要的先放一边去。但我们开始执行的时候,却很豪放,先刷刷微信,再冲杯咖啡,之后才轮到那件事。
误区六:一开始就能做出完美计划
我们没有完成一个计划,就有点想我们在餐馆吃饭没吃完一样。点了菜没吃完,没光盘,会有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因为菜不好吃,不合口味;也有可能是眼大肚子小,根本吃不下这么多东西;或者本身就吃过东西了,吃不下……
但如果都是你喜欢吃的,红烧肉,烧鸡,烤鸭,牛排,你吃得了吗?
点菜需要点多几次才知道改点什么,做计划也一样。
你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你能吃多少,你喜欢吃什么,这都需要尝试,都需要一个过程。做计划也是如此,它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人第一次点菜就点得很合适,我们一开始订计划,也不可能制定出完美的计划。
执行上的误区
观念上、计划上的误区都能避开之后,就到了我们同样重要的执行了。许多人包括我在执行上都会走入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七:力求完美
有本书大家应该听过,叫《奇特的一生》,它写的事一个苏联的科学家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用自创的事件记录法记录时间,一直到84岁,整整56年,他每天都记录自己在每件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
呵呵,我一开始就被误导做记录时间这件事。就是像记账一样,记录每天我花在每一件事情上的时间是多少。
我就在这件事情上直接体验到了强烈的挫败感。我知道我时间花的挺多的,但是要我记录下来,实在是太麻烦太累了。我连自己的时间记录都坚持不了,更别提其他的了。
后来我才发现,是我们太过于追求完美了,我们一天有24小时,不可能精确到每分钟都记录下来,我们只需要把我们的重点事件的时间记录好,就可以了。
误区八:先做难事
- 写高数作业
- 给小白回电话
这里有两件事,第一件写高数作业是高优先级的事,是重要紧急的事,请务必标红、加粗;第二件给小白回电话,完全不重要不紧急,搁一边去。
你觉得你会先做哪件事?肯定是给小白回电话对吧。不是要事第一吗?为什么我们会先打电话呢?因为它简单啊!
但好多书上都有说,不能先做简单的,要先做最重要的事。我们越是接受这个概念,我们就越会感受到挫败,因为人的大脑都喜欢先做简单的。
给小白回电话,这也是一件事,对我们而言也有它的价值。假如回电话这件事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么极有可能我们写不了高数作业,那还不如先给小白回了电话,再继续写作业。
当你打完电话之后,我就可以在我的待办清单上划掉一项,只用了五分钟,就解决了一项待办,这会带给我们一种感觉:成就感。而成就感又会激励我们,会促使我们加快速度去解决后面的事。
所以啊,做事的时候,不要去管它重不重要,当你精力不在状态的时候,你完全可以看心情去做。做不到那些重要的事也无需自责,这不是你的问题,我也会先给小白回电话,人之常情。
误区九:找一个好工具
很多人一开始做时间管理就会掉进“找应用”的这个坑里,我当初也找过许许多多的应用,现在也有很多小伙伴找我,要我给他们推荐一个好的应用。
我刚接触时间管理那段时间,我就陷入了这个坑里,从纸笔到omnifocus,从Xmind到幕布,从小书匠到马克飞象,从有道云笔记到印象笔记……我几乎在各大应用超市和平台寻找心仪的APP。
但是,怎么样的软件称之为好用的呢?
适合你自己当前这个阶段!
比如你想学乒乓球,你就买了一个世界级球员使用是球拍,对你而言并不会有太多的用处,相反,一个普普通通的球拍可能会更有利于你去掌握乒乓球这一个技能。
写在最后
这九个坑都是我走进去又跳出来的坑,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正在这些误区内,如果是,请马上走出来,不要越陷越深。
祝你能在时间管理这条路上走得通畅,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走,可以关注我,我会不断地分享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所经历的事情,愿你我能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自律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