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浮华如云烟,飘渺虚无,不可控性太大。个人的思想、情绪、语言和行为,有时也会不可控。
内心的定力、思维方式以及思考力都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产生影响。
最近思考力严重不足,遇事拎不清,思维混乱。与人沟通时,语言上词不达意的状况频出,表达不准确,容易引发误会。
情绪上控制力和定力不够,与家人交流时,激动、亢奋、失态,会让他人不舒服。
本以为,人生半百,自己应该成熟了。可是,真正的状况还是幼稚、单纯、一根筋,智商从没在线。
人都说,读书能开智,自己读书时的思考力也不够。通过读《可塑的我》,知道这些对自己的不满和自责,就是所谓的焦虑。中年危机中,这种状态很多人都会遇见,正确的思考和内省,去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合理整合它们,焦虑就会消解。
反观自己最近几天的言行,仿佛这些年的修行、正己都是白做了,跟那病态时的状态没好多少。过后,会自己后悔,自责。可于事无补,自责内疚是没什么用的。
正确的做法是总结经验,梳理思绪,以积极的心态,跟内在的自己交流。告诉自己,把心定住,不耽于过往,别被惶惶不安的情绪左右,不逃避,增加对失控情绪的耐受度,以后再也不犯同类错误。
作者告诉我说,人只有有了一定的情绪耐受度时,才能学会真正的思考和思维、言行举止上的改变。
而耐受度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当你有负面情绪时,别忙着逃避,可以先试着跟内心那个不安的自己多呆一会儿。例如用5分钟忍耐,体验自己的不安、焦虑或悲伤。
比如,以往不安时,我就去吃东西。而现在,我可以多忍耐5分钟再去吃东西。锻炼忍耐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可以多忍耐10分钟、20分钟后再去吃东西了。
那在这忍耐的5—10分钟里,可以尝试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书写,写什么不重要,想法、感受都可,甚至反复写一个字或画随意的线都可以。
第二件事,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看看自己的身体会有哪些反应。例如,我感觉呼吸很浅、粗重、急促等呼吸上的变化;我感觉胸很闷,觉得身体紧绷、脖子僵硬、表情严肃等等。。。
当我们在忍耐的过程中,做这两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令自己不安的那些情绪和焦虑慢慢消失了,自己对情绪的耐受度逐渐提高,专注力和思考力也会有所改观,这就是所谓重塑自我的一个小方法。
自我成长的过程,一直伴随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无论人生哪个年纪,和什么状态,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积极的寻求自我突破,总是可以塑造自己,让自己如花草树木般,不断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