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诗和远方成了众人的口头禅,大都是戏谑地说,只有苟且,没有诗和远方,能当众坦然地说出来的话一般是成全自己而不是伤自己脸面的,潜台词是告诉你,你看,我是个头脑清醒、尊重现实的人,或再进一步说,我没有不务正业,正在努力赚钱或有能力赚钱。只有诗和远方,没有苟且,很少有人这样说,说出来可能会被鄙视。
苟且、诗和远方在口口相传中,已不纯粹是词语的本义,前者代表现实主义,赚钱买车、买房、给孩子报辅导班,把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商品化,后者代表理想主义,即使不赚钱甚至砸钱,玩点乐器、诗词歌赋,冒险运动,还有象我正在做的这件事-码字,和自己内心的喜好情感相关联。
小时候喜欢看动物世界,但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冒险观察和记录动物的都是国外的人,还有野外生存记录片也是如此,还差点把中国人一棍子打死,因为疑问中国人能为世界贡献什么呢?有矿产、粮食,地大物博嘛。不仅要养活自己,还有一大家子人仰仗你,冒险去观察个动物,不能立即赚来吃喝,还搭上命,即使你自己想去,你家里人拼死也要把你拉住啊。
前几天有个女性朋友说,她不敢在家里谈琴棋书画这些爱好,否则老公就会来一句话“纯闲得,不务正业。”,可她想不明白,为什么给自个孩子报钢琴、书法、围棋辅导班,等他长大了,忙于工作、生活,这些爱好在什么位置呢。只能告诉她,你在琴棋书画这些爱好上投入了时间,若能相应地有经济回报增加家庭收入,你老公就会由冷言冷语转为默不作声支持了。
现在人尊重自己的情感,谈喜好的比前多了,可是选择专业和工作是早几年已经发生了的事,所以只好发发感慨,最幸福的事就是你的工作正好是你的爱好。有些聪明人,探出一条新路,平衡生存和喜好,也就是我说的商品性和情感性,下班后再上班,用爱好吸金,发展好了的话,也就是爱好吸金能力比较强,直接实现拿爱好当工作了。
我们总是不够勇敢,所以总擅长曲线救国。公交车上,听二个女大学生聊,说一学期学唐诗,一学期学宋词,一学期学元曲,一学期学明清小说,我们的大学课程是这样安排的,毕业后怎么找工作啊,另一个女学生说没关系,十个天才里需要搭配一个智障,做那个要搭配的智障。
有些人很潇洒,有次参加读书会,有个朋友说,她为了一睹叶嘉莹老师的芳容,只身坐高铁到上海听叶老师讲古诗词,还有个朋友说,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正襟危坐在书桌前读一首古诗词,并且读出声来,她还特别强调说自己不是做老师的,是开淘宝店卖母子装的。我暗地里猜她可能是做老师的了,事后觉得自己挺狭隘。
在苟且、诗和远方上,各人有各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