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由美国保罗.卡拉尼什著作。
全书由六部分构成——序幕、第一部:当我身强体健时、第二部:至死方休、后记(节选)、我虽死去——代译序、与保罗的无限对话。
在得知自己不幸患上癌症之后,你会做什么?是嚎啕大哭,怪罪命运的不公;还是默然接受,等待不可知的死亡;或是完成自己最后的梦想,留些痕迹在这个世界。保罗36岁时面临这个问题时,做出了决定,所以,才有我们看到的这本《当呼吸化为空气》。
保罗,一名神经外科住院医生,36岁的他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获得极富盛名的全国性医学奖项,赢得了前辈的尊重,几所著名大学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
然而就在这么一个出头的时刻,即将到达人生巅峰的时候戛然而止,保罗被确诊终末期肺癌。2年后,与世长辞。
在患病到离世期间,保罗笔耕不断,为世界留下了“未完成”作品《当呼吸化为空气》。他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
第一部:当我身强体健时,写了他早年的一些经历,从他的生平就能看出他一直是对自己的生活规划的很完整的人,从这句“专业技术上的出类拔萃,其实是道德要求。光有一颗好心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靠技术。”足以看出他对专业高度的追求,正待他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时,命运就给他开了这个玩笑。他虽没有有意透露,不过我在他的文字中还是能感受到他的不甘与无奈,和众多患病者一样,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会脆弱与彷徨,但最终他的心愿,我想在那句“我准备好了”之后,就已经实现了。
第二部:至死方休,保罗确诊癌症九个月了,几乎天天做手术到深夜,甚至到凌晨。保罗置自身病痛于不顾,救死扶伤的时候,大概是一个少有战事的和平年代最能够体现英雄主义的时刻吧。这是一本未完的书,有追求、有反思、有感悟。他的遭遇令人悲伤,但他却并非悲剧,在面对死亡的压迫之时,他没有故作坚强,也没有颓靡自哀,他只是将他对生命的思考,理性、清晰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向死而生。
后记中,保罗的妻子露西回顾保罗在离世前的所作所为——当我以一种第三人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濒死之人的文字时,内心才泛起极深的暗涌和颤栗。露西笔下她与保罗的爱情,让我动容;离别的苦情,让我心碎。
我虽死去——代译序中露西写道:“他没有故作勇敢,也没有怀着虚妄的信念,认为可以‘克服’或者‘战胜’癌症。他坦然真诚,对自己本来规划好的未来变得无望,他表示悲痛;但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这段话令人触动,超正能量的传递,虽归尘土却依然鲜活。
谨以此文纪念学弟兼好友兼同事——帅哥罗。
初识时的美好还历历在目:“我们都是广校的,我是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帅哥罗。”由此我们给你取了个昵称——扁扁。
有困难找到你,你总是爽快地答应:“没有问题,你放心!”
遇到不顺,你总是在一旁淡定的说:“马虎些哟!”
就这么热心淡定的你,却突然身患重症。一切来得太快,令人措手不及!
前天上午去看你时,一句“师姐...”喊得我潸然泪下,答应我的那句:“好哦!我会加油的!”还犹在耳畔;今天早上就噩耗传来,令人痛心疾首!
愿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