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第七章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8
第二节 单一视角: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5
大师修炼之路
我们常常意气用事,缺少自我审视,时间长了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容易生气。
《反本能》一书的作者卫蓝曾这样描述路径依赖:当我们长期进行一种行为的时候,大脑会慢慢形成一个专门处理这个行为的“绿色通道”,所以当自己面临相似的场景时,大脑会对这种行为进行优先选择,并进一步形成自动化反应。
要想拥有多视角能力,就要进行刻意练习,直到形成新的路径依赖。好在这样的练习并不难。遵守下面几个原则,自己就能逐渐摆脱单一视角的限制,成为生活的“摄影大师”。
一是勤移动。
顾名思义,就是多移动你的“相机”机位,尝试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比如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老人的角度、对手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仅凭自己的感受就直接认定孩子不懂事、老人不体谅、对手不讲理。
如果陷入悲伤,无法自拔,那就假设自己处于十年之后,用未来视角反观现在,你会发现当下的悲伤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收起情绪好好干活。
比如,我们不会随口说出刻薄难听的话,尽管自己可能确实很想说,但在话说出口之前,我们会在脑子里估计从各个角度听到这句话后的感受和反应,然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让所有人都觉得得体、舒适。
二是善学习。
很多优秀的书籍和文章都展现了作者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你若摘取,便能向高人学习。
三是要开放。
更准确地说是保持客观、不臆断。很多人情绪不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做的假设当成了事实,在不确定对方真实想法的情况下,直接把情绪发泄了出来。
如果先入为主地抱持自己的单一观点,就很难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客观真相。
在这一点上,《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一书的作者一稼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她说自己和老公相处时是这样处理情绪的。
第一步,忘我地聆听对方的想法。过程中没有判断、没有辩论、没有对错,把自己完全置身在对方的位置,以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第二步,从“我”的角度来分享,过程中只说自己的客观感受,而不指责对方或告诉对方该怎么做。比如,说“家里满地臭袜子,我觉得精神紧张,心里很不舒适”,而不是“家里满地都是臭袜子,你不觉得难受吗”。
吴军的想法更明智,他说:“我对任何人,一般都先假设他是正直、善良和诚信的。”以开放引导开放,是为高级。
四是寻帮助。
当我们对情绪问题或工作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要一个人闷头苦想,要学会主动寻求外部帮助,借助他人的多维视角来克服自己单一视角的局限。
五是多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会提升我们体内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对于创造力和多角度思考能力来说都很重要。
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越要多运动,越是想不通的时候越要多运动。
六是常反思。
一旦能换个角度看问题,自己内心的气就消了一半,所以后面的行文完全变成了一种释然,写完文章后,内心无比放松。这是我从未期待的效果:通过写作抚平自己的内心,给自己带来一次心灵的舒缓,这不是任何劝慰能起到的效果。
无论什么时候,你的笔或键盘都能帮你跳出单一视角,看到更多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