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看《三块广告牌》,但我知道这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所以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静下心来看这部电影。
电影中的女主角Mildred,她的女儿Angela某天出门,走在公路上的时候,不幸被奸杀。而警方经过多方调查,依旧找不出凶手。
于是这位妈妈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女生出事的那条公路上,买了三块广告牌的广告位,分别在三块广告牌写"raped while dying" , "and still no arrests","how come,chief willongby(警察局局长的名字)?"
大致意思是:我的女儿被奸杀,然而凶手逍遥法外,为什么呢,局长?
1.
“佛系”这个词语从去年火到现在,几乎每一个90后都在标榜自己有多么佛系,多么与世无争。
如果说“佛系”的定义是“随便啦,都可以,我无所谓”,那么电影里的妈妈Mildred是非常的反佛系了。她对这一切都非常“不随便,不可以,很有所谓!”
在那个小镇上,所有居民十分尊敬Willongby局长,认为他是个善良正直的人。所以大家虽然同情Mildread一家的遭遇,可是也非常反对Mildred的做法——她在广告牌上公开指责局长,但实际上抓不到凶手,并不是局长的错。
Mildred的家人也非常反对她的做法。Angela死去那么久,他们慢慢摆脱这件事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而那三块广告牌的存在,又一遍遍地让他们想起Angela。
三块广告牌不一定可以抓到凶手,却一定会不停地加深他们的痛苦。
所有人都在反对Mildred的做法。那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有勇气,坚持用这三块广告牌吗?
2.
如果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那么Mildred一定是个饱含母爱的坚强母亲。可以用“有血有肉”这样的褒义词来形容她。
因为女儿的遭遇,她可以放火烧警察局,可以因为牙医一句令她不高兴的话,就在他的手指上钻了一个窟窿。
一定会有个标准答案,说这是一种出于母爱的愤恨。
但我认为无关女儿,可能这么说会显得我很没有同情心。我认为她本身就是个满口脏话,粗鲁冲动且没礼貌的人。不然他们家怎么会有这样的家教:女儿用bitch来骂自己的妈妈?
女儿的遭遇,不过是助长了她的骨子里的愤怒罢了。
电影中有句台词大致是,愤怒助长愤怒。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why so angry?!
每个人讲话愤怒,做事也愤怒。(好吧,虽然那些人物的遭遇都很值得愤怒)。仿佛是无所畏惧一样,不怕犯法,不怕惹毛警察,也不怕把人打死。所有愤怒的人碰撞,竟然产生了善意、温暖。
片中的警察局局长,给他的部下Jason留了一封信,鼓励他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做个一个善良的警察。信中写到,what you need to become a dectective is love , through love comes calm,and through calm comes thought. You need love to detective stuff sometimes. You don't need a gun or any haste.
(做一个好警察,心里要有爱,从爱里可以得到平静,在平静中得到思考。有时候,比起一把枪和心中的愤怒,你更需要思考去执法)
这么残忍的故事,残暴的人设,最后却给人十分温暖的感觉,真是难得。
3.
科幻小说《三体》中有句话,“如果你提前知道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会有勇气前来?”
我想Mildred刚开始买广告位的时候,不会想到之后会发生那么多的事情。
患癌的局长举枪自尽,所有舆论都认为是广告牌的压力导致了他的自杀;残暴的警察jason将广告代理商暴打一顿,将血肉模糊的他从二楼的窗户丢下楼;Mildred因愤怒放火烧了警察局,不料Jason当时正在警察局里读局长留给他的信……
影片到结局也还没有抓到凶手,但是Mildred跟所有人和解了。跟前夫,以及前夫19岁的女朋友,自杀的局长,残暴的警察Jason等人。
三块广告牌,一块代表爱,一块代表恨,一块代表和解。
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结果,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分明。
人之初,真的是性本善吗?反正有时我们并不是永远都选择善意。
我想,选择的永远不是善意,发自内心的才叫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