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成果看得见
最近共读活动结束了,我一直在问自己整体的收获有什么呢?感受是什么呢?想法碎碎的,说不出来。不如换个角度,既然我以圣诞树模型做了作业,那么起码我有56个收获、52个感受、28个改变、14个行动呀,何不放到一起呢?
嘻嘻,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时,记住了一个设计乐趣的小法子:数字能够产生动力。于是灵光乍现,制作了麦客表单,汇总了14次的感悟作业,试图一边回忆一边梳理。
-
整体14篇感悟,10篇配套思维导图。
改变与行动系列:
2个没做的;
4了做了一大半,可持续进行的。
8个做到的。
二、这是惊喜不断的过程
- 理解力的提升。
举个例子,相信很多伙伴参加了熊猫书院的活动。当轮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我很快扫描完拆出来的卡片,除了秒懂,且能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异议来。在周末测试的时候,亦是第一次不用5分钟答完题目,不用回翻书中的一些概念,且是第一次得100分。这种感觉特别的爽,也是我首次体验到阅读也是,有付出有收获,多大标准多大的主动性,多大的回报。
对熊猫书院活动的辅助帮助,还体现在以下:
(1)在老大的领读下,我学习到了检视阅读,通常我会去“预习”,对下周的书目有整体了解,尝试带着疑问,增大收获,不仅仅是“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2)想清楚参加这个书院活动的目的:《让机械的“打卡”变成一种储蓄》,内心的力量更充足,参加这个活动坚持得不痛苦,有自己设计的乐趣了。
(3)坚持先听书或略读,因为get到一个认知:导读类的在自己读完前慎看。
- 一图抵万言。
在几次看老大通过流程图帮我们梳理清沟通啊,这样的概念之后呢,我决定也尝试一下。也学习用processon的两张流程图,尤其在第二张在整理我对阅读完成标准图上面,打了好多草稿,用流程图的形式也是验证是否理解,输出为自己东西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要不要坚持每章做导图上纠结过,既然老大的导图实在是很棒很有料,那自己要再做一遍的意义在哪里呢?后来记得在一个伙伴的感受里看见,自己阅读的理解和老大的毕竟是不一样的,如果用自己的角度整理出来,一是有助于整理自己的思路,二是对比找到差异,更有利于进步。
这次共读活动我模模糊糊的体验到了一种图像化思维的好处,这个方面留待以后更深入地学习。
可迁移。
(1)你能想象到一本讲阅读的书里,告诉你沟通的技巧吗?就是这么棒,除了学到了阅读的技巧,增强理解力的方法外,老大由此及彼,竟然向我们产出沟通的模型、理性沟通的建议等等,太实用啦!我最受益的一点是“增加必要的冗余”,尤其在夫妻沟通中,能避免很多情绪化。
(2)模型的魅力。收到很多模型,我正在整理中,也正在消化,这些宝藏得用起来才更熠熠生辉呢。被点燃。
看丰盛姐《满载而归》的感悟,她提到了峰值体验。不由心生反问,自己在这么久的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感受?略一想,便可以肯定地回答有的。学到一句形容:类似肾上激素的涌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幸福感。场。
磁场?气场?或者更恰当是,我体验到的一种氛围。
如何描述这种感觉呢?仿佛什么都是新的,可明明又似乎是熟悉的东西,就比如,我们在学同样的魔法口令,每个人念出来后产生的却如此五彩斑斓、不尽相同。在不同伙伴的每次感悟作业当中可见一斑。高标准、多样的玩法、丰富领域的呈现,多次打破我固有的疆域,启迪我的思路,看到新风景。这样,会慢慢引出心里这样的一个声音:再努力下,再思考一下,还能做得更好吗?旅程。
有失落、有兴奋。这个打败大魔王的过程里,比如阅读、作业,需自己努力、付出,但在坚持、克服中,因为有其它ADS星伙伴,隐形的连接陪伴,有不孤独的感觉,其中几次在遇到自我怀疑的低点时,从其它伙伴的作业感受中获得了补给、受到了推动。印象深刻的是坚果姐那句“人人都是越读者”,对呀,何必限制自己?
三、常思常新
- 活动总资源:汇聚站
- 打倒纸老虎02期——“做到底”的品质。
- 周日读书沙龙,丰盛姐分享:高标准、多输出、勤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