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无戒老师讲课《写好一个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注意故事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和事、何故。
这其实就是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结果也应该是故事所需要的吧。也可以说四要素,原因和结果可以包含在事件中。
讲一个故事,首先要确定好主题。其实确定重点。比如,一个离婚事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性格不合,三观不同;有生活贫贱,吵吵闹闹一致感情淡薄……首先从原因去确定主题,然后从主题确定重点。比如夫妻感情很好,但因为父母的参与导致婚姻的破裂,那就重点写与父母的冲突和之前的美好。
文章的主题要有现实意义,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确定重点之后,开始叙述。叙述要注意七个步骤。
第一:吸引人的开头,可以用倒叙法,或者引入经典句子,或者从事件的某一个节点直接进入故事。
第二:叙事过程。
如果欠缺叙事能力,可以平时做一些练习:听别人故事,用三百字左右概括故事情节,看电视剧、看电影同样可以练习故事情节。
那么,如何具体叙事呢?
首先要设置情节。
第一个要设置主人公的目标。
比如主人公想要考上清华大学,这是他的目标。为了让故事有戏剧性,就要给主人公的目标设置障碍。比如,主人公现在的成绩离清华大学还有很长的距离,比如家境贫困,比如父母不准备让他继续读书。这三种阻碍可以任选其一。
故事其实就是生活本身,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主人公最后是否完成理想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一步步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一步步遇到困难,但不屈从于现实的过程。
我觉得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不断地为主人公挖坑、填坑的过程。
主人公不断地遇到阻碍,填坑的过程,也许并不如意,事情不一定会朝着目标前进,也许事件会发生转折。
所以讲故事的过程要注意这七个步骤:
开头——事件发生过程——主人公目标——阻碍——解决方法——转折——结果。
一个故事的阻碍是文章的精华部分,可以看出故事的深度,也是引起读者共鸣的部分。
故事打动人的还有三个要素是让人身临其境的场景描写、真挚的感情以及独创性。特别是独创性是文章高度的要素。
但不知文章的深度与高度有何区别,我想应该是不同词语表达的同一意思吧!
那么,就是说,文章的独创性应该体现在为主人公不断地设置什么样的困难这个角度。
的确,设置什么样的困难,最能反应现实意义,也就是接近了主题。
比如,一个女孩跟着男友来到异乡,她会遇到一系列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这个应该有普遍性;
比如,异地恋,能不能经受时间和空间的考验,这个也有普遍性;
比如,孤单的老人需要精神的慰藉,他们的恋爱遇到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阻力,这个也有普遍性;
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求学、工作、恋爱等成长中的困难与困惑等,这个也有普遍性;
比如,一个内地的音乐人怀着音乐梦想来到沿海城市,面临生活的压力,追逐梦想的情怀,何去何从?这个也有普遍性;
……
但是,我觉得,一个主题的饱满应该包括:不仅仅看主人公的目标遇到了怎样的障碍,还应该看看主人公的选择,主人公是怎样面对这些障碍,怎样去清除障碍,怎样去跨越障碍的巨栏。
主人公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做法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往往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人。这,同样有普遍性,同样有现实意义。
下面再思考下老师提到的独创性。
艺术是相通的,犹如书法,首先要练线条,故事的语言文字能力、叙述能力就是文学创作的线条。
其次,自成一家都是在临摹大师作品基础上,独创风格。否则,就像老师所说“江湖派”、“野路子”。
文学亦然。
阅读经典著作,沉淀自己,是走向独创的桥梁。没有任何沉淀的独创经不起时空的风吹雨打,会摇摇欲坠。
【无戒学堂】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