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发状态说,我不讨厌过年,我只讨厌亲戚。
他在北京做新媒体,属于那种亲戚听了名字一头雾水的工作。春节这种合家欢时刻,他总免不了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口头佐菜。
亲戚们左一口右一口:“北京雾霾好严重,不如住我们这个小镇”、“我三舅去北京打过工,工资比这儿高,但消费也高啊,所以没什么区别”、“北京一套小公寓首付可以在这儿买别墅了,在这里住别墅多舒服”。
他也反抗过,用委婉表达“我每个月工资三万哎”反驳,但亲戚们不买账:“你那个什么工作呀,多不稳定,每月三千的公务员比你妥当多了”。
朋友说他无计可施了,只能笑容留给大家,白眼翻在心里。
我其实很理解他。
我在上海工作,每年回家,自然也逃不过亲戚们深入灵魂的拷问:
上海物价高吧?一碗面三十元,在那儿吃不好吧?
上海人排外吧?你在那边有没有朋友啊?
在上海挤地铁好累的吧?我们这边开车上班舒舒服服。
综上所述就是想让我说一句,上海哪里都不好,我在上海过不好,还是成都好。
我也懒得辩白,直接微笑点头“您说得都对”、“这里是比上海好多了”,但心里吧,还是会起疙瘩。
虽然大城市谋生的确累,但我在上海稿费不低,也很享受写作,我喜欢这里的节奏和氛围,对于成长期的我来说,上海是一个营养丰富的环境。
人生任何选择都因果相连,好坏参半——选择大城市的我,愿意受着相应的苦,去换取相应的福分,按说外人是无权评判的。
但太多人希望我承认一句“我在大城市过得很苦”,我就不太理解了。
偶尔我也站在另一立场想过这个问题。亲戚们一年到头没跟你见过几次,交情也不够跟你深聊,只能把诸如工作城市一类跟谁都能谈的问题,拎出来拉个稍显热络的家常。
但如果只是单纯关切的询问,恐怕年轻人并不会反感,让年轻人真正反感的是,扛着温情大旗的亲戚们,其实太希望从你身上找足优越感了。
我朋友,特厉害一姑娘,在上海开自己的工作室,累归累,但每月入账金额不菲,已经过上了足以包养小鲜肉的生活,思想颜值金钱都在线,羡煞旁人。
可惜这个“旁人”不包括她家的亲戚。他们对于她现在取得的成绩,只是敷衍地点头以应,倒是对于她26岁依旧选择单身的事实,操起了“早点结婚免得贬值”的心。
紧接着她的话茬儿,一位亲戚说,女儿今年23,都快生了,众人纷纷夸赞“真是好福气,这样的女孩子才幸福嘛”。
这就让人气不过了,我工资不错,朋友也优秀,能把自己养得矜贵任性,我活得好得不得了,就因为我没早早结婚,我就不如您家毕业就扯证的宝贝女儿了。
凭什么呀。
或许他们自己的子女不能被划进“有出息”的那一圈,就盼着那些在外打拼风光无限的年轻人,跑来真情流露:
“我在外边儿混得可惨了,挤在地下室,满地跑老鼠,每天吃泡面,老板拖工资,至今没存款”。
这样他们才好说一句:
早说了叫你回来结婚,你不听吧?你啊,打小就逞强,你看我那个(从小就没考赢过你的)女儿,都成家了,比你快吧。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真正好的相处方式,是懂得包容。
你不能因为自己在家门口搬着椅子晒太阳的惬意,就冲那些出远门爬山的人嚷嚷:“跑那么远干嘛,爬山多累啊,爬山有什么好的?”
这应当是一个“我不理解你,但是我包容你”的时代。
好多人永远觉得,小城市比大城市好,公务员比外企leader好,早结婚比出国刷学历好,你就算混出一朵花来,也不如留在父母身边早日尘埃落定好。
可惜了他们不懂,生活方式没有高下之分,有人安于现状,就一定会有人想开疆拓土,谁都没有错。
有错的是摁着另一群人的头,让他们承认,对,我该听大人的话,不折腾不奋斗,留家早点生娃。
我反感对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的盲目盖棺定论。
就因为你自己留在家门口晒太阳,就看不惯别人出远门爬山了吗?就因为你自己过得知足安逸,就觉得我们这些往外面跑的年轻人,都过得不好吗?
有机会我真想反驳一句:
对不起让您失望了,不瞒您说,其实我在大城市过得可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