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月初二去岳父家里时,内侄女正开心地逗着家里的宠物小狗,她让小狗和我们打招呼,对小狗说:“这是小姑妈,这是小姑丈。问姑丈姑妈新年好!”我们离开时,内侄女抱着小狗,对它说:“跟小姑妈小姑丈拜拜!”
我一点也没感到意外,因为我早就知道这只叫“嘉瑞”的小狗的存在了。孩子们在朋友圈晒过,把它当成家里的一员,讨论着怎么安置它,并且还说爸爸不让他们养狗,发朋友圈得屏蔽掉爸爸。
现在,小狗嘉瑞在新装修的客厅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内兄是“不得不让”孩子们养宠物狗了。
岳父跟我念叨了几次,说到夏天,这客厅肯定会充满狗的尿骚味。很显然,岳父是不赞同孩子们养狗的。但看来也是“虽不赞同但没有禁止”。爷爷对孙辈们不会象对儿女那么严格要求了。据我所知,内兄小时候是常常被岳父严厉教训的,曾经被岳父勒令当场烧掉心爱的“人仔册”(连环画),因为那影响学习。
二
正月初三晚饭后闲聊,跟侄儿说他拿筷子的姿势不对,侄儿说“知道,你们有你们的拿法,我有我的拿法”,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于是我就和侄儿辩论起来。很明显,侄儿已经意识到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大致就是庄子所说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我跟侄儿讲:“推到终极,确实是和你说的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但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需要一些原则的,并且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也确实沉淀下来这样一些有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则。当然,你也可以不遵循这些原则而按你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只是你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后果。”侄儿似乎略能接受我的意见。侄儿说,我和他爸爸说的话,虽然他不一定听从,但还是愿意讨论或反驳。“而象奶奶说什么,”侄儿接着说,“我就听她说就行了,我从来不去反驳她。”显然,对侄儿来说,奶奶说的话没有多大意义,他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与奶奶和睦相处。而对于我来说,母亲“无意义”的唠叨,时时能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漫长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三
正月初三,妻去看望她年近七旬、已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姨妈。姨妈依然能回忆起她在练江边金凤花树下绣花的少女时代。
练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童年时代,一直在江边嬉水,在堤上打闹。而我儿子的这一代所熟悉的练江,已经是一条臭水沟。
世代在更替,每一代人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时空在变换,同一代人也有自不同的命运。
妻去看她姨妈,我则带着儿子在乡里走走看看聊聊,儿子感叹说:“贫富差距太大了!有人一家就有那么大一幢楼,有人则象住在贫民窟一样。”
妻也在微信中提到,有人总结出潮汕人读书与不读书的不同:“读多点儿书的潮汕人是打工的,读书不多的是当老板的。”
四
正月初四,和儿子讨论他寒假作文要写什么内容,初步确定写三代人的对比。儿子想了想对我说:“可是我和你没什么不一样啊,都是读书人。”
又是“读书人”!妻写道:“读书的潮汕人与不读书的潮汕人的区别在于:大家站在桥上看母亲河时内心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这俩都是读书人的父与子,又有哪些不同呢?
境遇是不同的。我上中小学时,放学放假都得干农活,没多少时间读书;那时除了课本,也很少有书可读。这是儿子没体验到的。
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是不同的。人间繁华与萧条交替,喧嚣与寂静并存;内心悲愤而欢欣,壮烈而安祥。这也是作为少年的儿子还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