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文体,导入新课。
导入
游戏。看图猜故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我知道同学们,今天和何老师来小报告厅上课,有点紧张。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个游戏,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故事,有请 上台来,请你依次擦虚线框内。
关注文体。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另一种体裁的故事,寓言故事。我们刚刚学过的《坐井观天》便是一篇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特点。学生根据阅读经验推测。师,图文介绍。
“寓言”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这本书,《坐井观天》便出自《庄子》。寓,金文是指人带面具在房子里跳舞,后来有寄托的意思,寓言故事就是作者通过写一个故事寄托一个道理。你看,我们学过的《坐井观天》便是通过描写青蛙与小鸟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所处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根据文体特点,预测《我要的是葫芦》也会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既然《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也能预测,这篇文章也是通过描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设计意图: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体意识,让学生明白文体特征,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明白这一类文体的学习方法。)
板书课题,认识葫芦
板书课题,正音“葫芦”的“芦”轻声,调动学生运用形声字识字规律,认识“葫芦”“葫芦藤”。进行( )藤,归类练习。
葫芦,芦为轻声,和老师一起读。结合我们学过的形声字识字规律,观察“葫芦”的字形,你知道哪些信息?请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葫芦藤,请你教同学们读。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藤?请你
图片出示葫芦,简单介绍葫芦的作用。
葫芦嫩的时候可以炒菜,老的时候可以用来盛东西,可以制作成乐器葫芦丝,甚至是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葫芦谐音福禄,代表有福气有长寿意思,所以,难怪有人会说: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运用形声字识字规律,认识“葫芦藤”,紧抓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出示自读要求。
这样的葫芦,你们想不想要?请根据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连环画,梳理文章脉络。
这篇文章总共有4个自然段。何老师找到了《我要的是葫芦》的连环画,请 根据课文内容,为这些漫画排序。
愿意和老师合作,根据漫画,复述这个故事吗?
请小朋友们评价。
运用形声字归类识字法,同桌合作认读含有生字“蚜、盯、啊、慢、想”“芦、谢、邻”。形声字,读音有时与声旁完全相同,有时与声旁相近有变化。在特别注意不读半边字。
这篇课文中,形声字特别多。同桌合作认读这些字。谁愿意当我的同桌,我俩合作认读,就像我们刚刚那样,认读后,想一想,这些字有什么规律?
盯,是怎么看?
同桌展示,带读,小火车组词读。
4.书写生字“邻”“谢”
左右等宽,“令”的第二笔捺改点,双耳旁,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身”居中,较瘦长,撇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大致等宽。
5.“谢”字义辨析练习。
谢字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意思,别看它多,我们把字义放到词语,马上就记住了。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学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同桌合作规律识字,掌握形声字声旁表音有变化的规律。)
四.多样表达,题文对应。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段落中复现生字词。
通过音量的变化区分心理活动与对话。
2.边读边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是怎么想的?品读句子。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一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3.给“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换个说法。
4.他认为不用怕的理由是什么?
5.复沓引导读,感悟“不在乎”。
6.找出三个长,读好另外两个感叹号的期盼。
7.对比朗读,感受感叹句与陈述句表达,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8.到文中找出题目,发现题目是种葫芦人说的一句话。再读课题。
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展现不同的人物。
9.对比出示,感受“奇怪”。
五.模仿练习,提升表达。
学习课文的句子说一说。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
邻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