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公元1083年,在黄州生活了三年的苏东坡,见到了自南国北归的好友——王定国。
三年前的乌台诗案,不仅让苏轼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也波及了20多位当朝官员。其中,王定国受到的责罚是最重的:他被贬到尚未开化的宾州,也就是今天的广西宾阳,去监督盐酒税;贬官的五年期间,一个儿子死在贬谪地,一个儿子死在家中,王定国自己也差点儿病死。
王巩家中原养有好几个歌女,其中一位复姓宇文,名曰柔奴者,最是眉清目秀、蕙质兰心。王巩定案后,家奴歌女纷纷散去,惟有柔奴一人愿意陪伴王巩共赴宾州。宾州的僻远、路途的艰辛柔奴并非不知,但忠诚的她毅然与王巩一同踏上了前往宾州的道路。
后来,王巩奉旨北归,路过黄州便来看望好友苏轼。苏轼发现,王巩遭此一难,不但没有通常谪官那种仓皇落拓的容貌,还神色焕发更胜当年,性情也更为豁达,于是不由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免于沉沦?
王巩笑了笑,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只见窈窕的柔奴轻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更为甜美,面色也更加红润,看来宾州的水土真是养人啊!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在侧。苏轼便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吧?”柔奴却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苏东坡对柔奴大为赞赏,当即填了上面这首《定风波》。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段时间我一直为在外打拼的家人担忧,这么辛苦,不知是否就是他的追求。现代人已经没有了古时的流放,远离家乡要么是追求什么,要么是逃避什么。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我们眼中,或许他很苦,或许他在为你而奋斗,但这一切未必是你想要的,彼此的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
此心安处是吾乡,或许,那里是他心安的地方,他能把最好的给我们,他认为值得。
心安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