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火锅,但因为穷,不能常吃。因此,在不能吃到火锅的日子里,我只好以麻辣烫来慰藉相思之苦。
在我的住所边,正好有一家麻辣烫的店铺。
于是每到晚上不想做晚饭的时候,我就会趿拉着拖鞋穿过走廊,穿过几辆电动车,穿过用店主魔漫形象做的招牌,穿过四散逃逸的蒸气,来到玲琅满目的冷柜前,端着篮子和夹子,挑拣我的晚饭。
麻辣烫店的格局总是大同小异:冷柜倚墙,旁边是锅灶,以此为重心,向四周衍生出桌椅,到墙为止。
从南昌到武汉,从高中到现在,我吃过的麻辣烫不少,类似麻辣烫的诸如水煮也不少,其布置永远都是这样,没有什么不同。
这家也是如此,无非是因为地方太小,桌椅变成了一溜璧桌,锅也与我再别处见到的大桶不同,变成了天然气灶上的四口小锅。
说到小锅,我又想起了火锅。
通常的火锅店,都是桌子正中一口大锅,众人围坐四周,桌上摆满食材,开火之后,自告奋勇者便端起雪白鲜红的肉和青翠白嫩的蔬菜,一股脑地倒进去,等上一刻,一经验丰富之人说一声“可以了”,于是觥筹交错,筷影重叠,你来我往,最后留下一片狼藉。
这虽然热闹,也显得豪迈,但有一个弊端。
容易被烫。
为了领悟这个道理,我的手腕着实吃了点苦。
而另一种火锅店,则是向古汉人分餐制的致敬:每人面前一口小锅,自己想什么锅底就什么锅底,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桌人唯一的交集就在于碰杯之时,其他时间都是自斟自饮的悠然风范,不用担被人抢食,也不用担心和别人“相濡以沫”。
而且因为是电磁锅,防护做得好,不用担心被烫了。
这样的店,一般都装扮得略高雅,食客吃的时候,也会显得比较斯文,但这种氛围配上火锅,总感觉有些别扭,有些不够尽兴。
就好像热干面一样,在街上边走边吃,和在店里坐着吃,味道是不一样的。
而这家店,就如后者的安静,却没有后者的别扭。
但麻辣烫比火锅店来得更局促狭小,越是热闹越好,越热闹越让人放心,若是和安静搭上了关系,不是快打烊了,就是要倒闭了。
可这家店一直就是这样安静,还活得好好的。
店里通常只有一两位顾客。一位往往站在店主身后,等待自己的美食,另一位会坐在璧桌边,边吃边看手机。
有时会有两个手挽手的女学生,在灶前叽叽喳喳,边等边和店主说话。
我在等待的时候,会拖出一个凳子坐着,发着呆等自己的晚饭。
里间会传来清脆的、刺破纤维的声音,是老板娘在用签子串蔬菜,四片一串,放到盆里,满了就端出来,一把把放到冷柜里。
店主在门口煮着食材,白色的汤咕噜作响, 时不时会听到木筷和锅身碰撞的声音。
等待的时候,我会想很多。
以后如果能有个这样的小店,打扮得再好看一点,小夫妻一起经营,既能谋生又能生活,这是多好的事。
可是自己开店,又会有一堆麻烦事,我最怕麻烦,还是朝九晚五地上班比较好。
但如果开的是加盟店,就像经常路过的那家便利店的话,会不会事情简单一点呢。
那家便利店的装修一点美感也没有,太普通了,如果是我开店,一定要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是便利店的格局会不会是上面规定的。
而且便利店的生活似乎也是挺辛苦的。
还是…
要辣吗?店主适时地勒住我的大脑。
要,要特辣,打包。
店太小,都不用号牌,这对我来说,有时也会有点挑战。
我接过氤氲着热气的塑料袋,转身放在桌上,洒完葱和香菜,抽双一次性筷子,再次趿拉着拖鞋,提着晚饭,走回家去。
总而言之,还是家里吃饭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