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何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毛泽东搞调查并不是他当上红军领导后才有的工作习惯,早在1917年,24岁的他就利用暑假的时间和另外一个同学萧子升,不带一文钱,徒步走遍湖南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县,行程900多里,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农村调查,写了很多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一年后,毛泽东又和同学蔡和森,一起跑到湖南农村做调研,当时两个人身无分文,每个人只带了一把雨伞和一双草鞋,到农村整整折腾了半个月后才回家。
蔡和森的母亲问他们,没有钱在外面是怎么过下去的?蔡和森回答:“我们见人说话,遇事帮忙,给人家送幅对联,别人就给我们饭吃。看来,天下农民是一家!”
而我在看毛泽东早期史料的时候发现,实际上,他早在十七岁刚到东山小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喜欢搞调研了。
那时候的他,经常在课余时间到学堂附近的村子里走村入户,既帮着一些鳏寡老人干干农活,同时也了解村子里的民生疾苦。
这才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