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前......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草木葱茏,春暖花开的时节,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如期而至。“清明”,字面有清洁明朗之意,而《历书》做出的注解则是:“春分过后十五日,为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到,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万物欣欣向荣。这是自然的征候,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在天体宇宙的运转、星际轮回中,世间万物以各自的方式展演自己生命的姿态,任何外力的植入都无法改变其轮回的状态。在大自然面前,智人只能选择沉默与臣服。当然,也并不意味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追溯清明的源起,是来自先人通过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凝结的智慧结晶,是在古老的农耕文明时代用以指导农事的二十四个节点记录之一。作为一种表征自然时令和物候的符号,节气自春秋始,经过漫长的历史沿革,到秦汉始才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表征自然征候的刻录。自有人类始,三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构成一个巨大的场,人类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始终处于一种多维度的场中。而原始生产力落后,人类认知水平低下,对自然、社会之中出现的现象、发生的事情以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但是,智慧的先人则通过对四季变换之中物态所发生的相应变化不断地观察和总结,积累下丰富的经验。经过长时间生产实践的检验,慢慢积淀成一种普适性的,带有共性的东西。其中,节气就是其中最具表征的成果之一。
从节气本身看,它是与农业生产紧密关联的,是对天气、物象和征候等观察和总结的成果。而就清明节气看,每年阳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东亚大气环流从冬到春的转变,北方的平均气温达到10-15摄氏度;而随着气温的回升,自然物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就出现了清明独有的物候现象: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也就是说,清明到梧桐树的花蕾随着气温的升高而慢慢绽放,向世人展现自己独特的风姿;而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欢阳气的鹌鹑开始舒活舒活筋骨,展翅高飞;到清明时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天空出现绚烂的彩虹。这些看似及其稀松平常的自然现象,但随着历史的沉淀,其不仅表征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也刻录着时间的印记。当然,其中也被先人附加上浓重的社会人文的气息。就清明三候而言,如果在十五天里,三个征候相继出现,就说明当年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反之,如果桐树在前五天里没有开花,说明当年必有大寒;如果中间五天田鼠没有化为鹌鹑,表明国家多有贪婪残暴之人出现;最后五天,如果天空不出现彩虹,说明社会上有淫乱现象出现。这些看似没有丝毫关联的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们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多元化的发展,原有用以表征自然的符号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它们也慢慢被附加上文化和文明的特质。就清明三候看,梧桐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不仅可以观赏,又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更是与文化紧密相连。自诗三百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到李贺的“吴丝蜀桐张高秋,昆山凝雨颓不流”,梧桐在人们心目中即被赋予特殊意义;田鼠,自“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被视作贪婪始,很长时间,田鼠的形象都是不佳的,但是由于其无比灵性、聪明神秘,在民间也流传着“四大家”“五大门”的动物原始崇拜。在古人眼中,动物具有非凡的灵性,代表着上天和鬼神的意志,所以对之投之以敬畏。至于彩虹,原本只是极普通的光学现象,但是由于其绚丽绮幻,所以寄托着世人美好的心理期许。
当然,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节气之一,清明承载的意蕴已经远远超出其原始的农耕文明的东西,更多被附加上浓重的人文气息。围绕清明出现的节日有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上巳节俗称岁以上,是用以纪念黄帝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在上巳节期间,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清洁自身、郊外春游、踏青、男女欢爱、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远古人在春天改火形成的习俗。而现在流传的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就是祭扫坟墓。“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祭祀只能在宗庙中进行。至于清明则是与农业生产,农事耕种关系极为密切。这样,围绕清明出现的三个节日就分别被世人赋予了各自独特的意蕴:上巳节清洁身心,寒食节禁火冷食祭墓,清明是农耕生活中重要的节气,提醒人们播种希望。不过,作为一种节日,清明节则与端午、春节和中秋合称为四大传统节日,并在2006年5月20日,经文化部申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节日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逐渐就湮没了其原始的农业气息。于是,围绕清明节,围绕与清明节相关的习俗,古今贤达士子用各自的方式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印记,借以消解自己独特的家国情怀。在众多诗文辞赋中,杜牧的《清明》可谓是扛鼎之作。
不论是作为节气的清明,还是作为节日的清明节,它们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刻录着时间的记忆,历史发展的痕迹。但是,其中间都蕴涵着先人的智慧。而从先人“把节运气”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顺应天命、顺应天时、顺应生命”的生存智慧;而从秦汉始,一直漫溯到当下,以清明和清明节为表征的节气和节日文化更多标识的是农业的时间、政治的时间和文化的时间。一部自然史,博大精深;一部人类发展史,更是高妙深邃,需要后来者慢慢品读,方可参悟其中滋味。(安徽省霍邱中学 陈士同)